潘冬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潘冬平(英語:Dr. Poon Tung Ping, Ronnie,1965年-),出生於香港,是香港的一位醫生,註冊專科為外科。潘冬平醫生是香港肝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亦是第一位闡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對肝癌作用的學者,有助研發切斷腫瘤供血以抑制其生長的藥物。潘冬平醫生引入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癌,並改進肝癌手術,令死亡率降至5%以下。潘冬平醫生的妻子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彭詠枝。
簡歷
潘冬平是位外科醫生,其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外科碩士、香港外科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除此之外,潘冬平醫生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教授、養和醫院榮譽顧問醫生、 及香港腸胃及肝癌基金會主席。
1965年,潘冬平香港出世,有五兄弟姊妹,中學就讀皇仁書院
1989年,潘冬平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
1998年,潘冬平醫生取得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外科院士資格,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2001年,潘冬平醫生升為副教授,並首先引進射頻消融治療肝癌
2006年,潘冬平醫生升為外科正教授
2007年,潘冬平醫生研究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刺激肝癌腫瘤血管生長的關鍵作用,促成肝癌第一種有效標靶治療(Sorafenib)的出現。
2011年,潘冬平醫生升為講座教授,成為外科學系最年輕講座教授
2013年,潘冬平醫生進行了全港首個分階段分肝切除術治療肝癌
2014年,潘冬平醫生發表研究,指各種肝癌治療方法可增加五年存活率達五成 現為香港大學及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1]
2014年,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主任潘冬平教授專訪。[2]
2014年,肝癌權威潘冬平醫生 離開港大開診。[3]
2015月,港大醫學院多篇論被指涉造假,當中有多達十篇均由前港大肝膽胰外科主任潘冬平作共同作者。[4]
2018月,潘冬平醫生專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