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潘春旭 |
![]() |
潘春旭 男,1962年1月出生於河南偃師。工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材料科學系主任(兼);武漢大學納米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責任教授;"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擁有眾多著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潘春旭 [1]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偃師
出生日期 1962年1月
職業 教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主要學術兼職
1) 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文史學習委員會委員
2) 台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材料科技研究所客座教授
3) 武漢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4) 教育部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
6)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第九屆環境、健康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7)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化檢驗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8) 湖北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兼)
9) 湖北省電鏡學會副理事長
10) 湖北省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
11) 《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
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 》、《材料保護》、《材料導報》、《表面
技術》、《納米科技》編委。
12) 《ACS Nano》、《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hemistry of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Chinese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金屬學報》、《無機材料學報》、《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等刊物審稿人等。
簡歷
主要學習經歷
1979-1983:武漢大學物理系金屬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1988:武漢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4-1998: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並獲"200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主要工作經歷
2001-現在: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教授、副院長、材料科學系主任(兼)
1999-2001:美國肯塔基大學工學院CRMS中心訪問研究;
1997:日本參加"鋼材加工と加工特性"研修班學習;
1983-2001: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船舶機械工程系工作,1998年5月晉升教授,1999年1月被交通部遴選為博士生導師、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和系副主任等職。
多次赴美國、日本、瑞典、新西蘭、印度、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教學及指導研究生
主講本科生"材料性能學"、碩士生"納米材料學"、"材料科學進展"等課程。已指導博士後研究人員、博士生和碩士生30多人。現每年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或進修人員1-2人,碩-博士連讀生2-3人(不再招收碩士生)。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出版專著1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160多篇。
主要科研項目
1、 2006.11-2008.12:"新型鋁合金輔助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湖南金聯星冶金材料公司合作項目;
2、 2005.06-12:"硅鋼環形爐內罩材料在超高溫介質環境中的失效行為研究及其溫度場的模擬計算"。武漢鋼鐵集團合作項目;
3、 2005.01-2006.12:"鈦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術研究開發",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共同申請);
4、 2005.01-2006.12:"長江中游地區青銅文化研究",武漢大學;
5、 2005.01-2007.12.:"加速器-電鏡聯機及其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負責電鏡部分)(No.10435056);
6、 2003.01.- 2007.12.:"複合零部件塗層區與界面區的顯微結構特徵及其對性能影響的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No. 200233)。
主要研究方向
以物理學、材料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以電子顯微鏡(HRTEM、TEM、SEM、EDS、EBSD、APM等)、X-射線衍射(XRD)、光學金相顯微鏡等微結構表徵技術,以及各種機械性能、物理性能、材料加工與處理等技術為手段,重點研究材料的顯微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
目前感興趣的主要研究方向:
1、 一維碳納米材料的製備、生長機理、物理性能及應用研究
2、 一維金屬氧化物納米針材料的製備、生長機理、物理性能及應用研究
3、 EBSD技術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4、材料的表面改性:Mg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技術;Ti合金表面脈衝電鍍金屬納米層
5、焊接金屬學:焊接接頭的顯微組織與性能關係研究
6、 科技考古中的材料學研究:青銅器、陶器、瓷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