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正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正煒(1791年-1850年),字季彤,號榆庭,潘振承孫,潘有度四子。他繼承兩代家業後,又以潘紹光名義開設同孚行,業務更為發展,是潘氏生意貿易最為鼎盛時期,仍居於十三行領袖地位,被外商尊稱為潘啟官三世。有資料統計,當時其家財約值1億法郎,在華北的資產還未計在內。

簡介

潘正煒,廣東番禺人。洋行商人。廣東著名鑑藏家。精鑑別,富收藏書、畫;著有《聽帆樓詩鈔》《聽帆樓書畫記》。[1]

潘正煒既為豪商巨賈,但仍沿襲潘氏急公好義、樂助善舉、周濟貧困和報效國家的家風。據不完整統計,他先後以同文行、同孚行的名義捐助社會的款項達白銀百多萬兩。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英軍侵入廣州。在此城-破的嚴重關頭,他率先捐資26萬銀元,為廣州當時捐助抗英軍餉總額的八分之一。又響應官方擴建海軍的號召,獨資購買呂宋(菲律賓)戰船一艘,捐作廣州海防之用。1849年,英國人為扼省河出口,擬強行霸占河南洲頭咀作租界,他又與幾位士紳領銜聯合河南及城郊百姓群起抵抗,一方面組織起群眾自衛,一方面向英人-抗議。由於群情激憤、聲勢浩大,終於迫使英人放棄侵占圖謀。在抗英鬥爭,他雖經戰亂,家業慘受損失,仍不惜出錢出力抗禦外侮,從而贏得史冊「毀家紓難」的讚譽。

潘正煒受家風陶治,自幼勤學,尤愛書畫、碑帖的收藏鑑賞,其藏品之豐富「甲於粵東」。他在潘氏家園建有「聽樓」一座,作個人著述與收藏文物之所,並將所藏精選出一批刊印。有《聽樓書畫記》正續編7卷、《聽樓古銅印譜》4卷、《聽樓法帖》和《聽樓詩鈔》等多種著作傳世。

潘正煒於道光三十年(1850)去世,葬廣州大北門外,山名馬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