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潛水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潛水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潛水器

別稱: 深潛器、可潛器

能源: 蓄電池

潛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觀察和作業能力的活動深潛水裝置。主要用來執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開發和打撈、救生等任務,並可以作為潛水員活動的水下作業基地。又稱深潛器、可潛器。[1]

基本介紹

載人潛水器有堅固的耐壓殼,耐壓殼外裝有可減少航行阻力的外殼。艇上的蓄電池、高壓氣瓶等設備裝在非耐壓結構的外殼中,以提供一部分浮力。潛水器的動力裝置一般用蓄電池能源,系纜潛水器則通過電纜由母船提供電能。潛水器一般裝有多個推進器,可朝不同方向運動。利用主壓載艙、重量調整裝置或縱傾調整裝置來控制潛水器的穩定。還有氧氣供給與二氧化碳吸收的環境控制裝置。潛水器還根據需要裝有羅經、深度計、障礙物探測聲吶、高度深度聲吶、方位探測聽音機和各種水聲通訊設備,以及供水下作業用的機械手、水下電視和照明設備。

潛水器具有海底採樣、水中觀察測定以及拍攝錄象、照相、打撈等功用,廣泛應用于海洋基礎學科的研究和海洋資源的調查、開發,對這些領域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設備結構

潛水器的動力裝置一般用蓄電池為能源,系纜潛水器則通過電纜由母船提供電能。潛水器一般裝有多個推進器,可朝不同方向運動。利用主壓載艙、重量調整裝置或縱傾調整裝置來控制潛水器的穩定。還有氧氣供給與二氧化碳吸收的環境控制裝置。

潛水器還根據需要裝有羅經、深度計、障礙物探測聲吶、高度深度聲吶、方位探測聽音機和各種水聲通訊設備,以及供水下作業用的機械手、水下電視和照明設備。

潛水器具有海底採樣、水中觀察測定以及拍攝錄象、照相、打撈等功用,廣泛應用于海洋基礎學科的研究和海洋資源的調查、開發,對這些領域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載人潛水器有堅固的耐壓殼,耐壓殼外裝有可減少航行阻力的外殼。艇上的蓄電池、高壓氣瓶等設備裝在非耐壓結構的外殼中,以提供一部分浮力。

發展淵源

1554年意大利人塔爾奇利亞發明製造了木質球形潛水器,對後來潛器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潛水器是英國哈雷於1717年設計的。過去人們利用潛水器大多是探尋沉船寶物,這些潛水器都是沒有動力的,它們須由管子和繩索與水面上的母船保持聯繫。

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現了各種以科學考察為目的的自航深潛器。

1948年,瑞士的皮卡德製造出"弗恩斯三號"深潛器並下潛到1370米。雖然載人艙嚴重進水,但開創了人類深潛的新紀元。

1951年,皮卡德和他兒子造出了著名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深潛器長15.1米,寬3.5米,可載三人。1953年9月在地中海成功下潛到3150米。

1953年,第一艘無人遙控潛水器問世,1955年"的里雅斯特"號賣給美國,同時皮卡德和他兒子為美國建造新型的深潛器。新的"的里雅斯特"號於

1958年建成,首次試潛就達到5600米,第二年達到7315米。

1960年,美國利用新研製的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

1980年法國"逆戟鯨"號無人深潛器下潛6000米。日本"海溝"號無人潛水探測器(最大潛水深度1.1萬米)。

1997年3月24日在太平洋關島附近海區,從4439噸級的"橫須"號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 潛到10911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這是無人探測器的潛水世界最高記錄。潛水器可以完成多種科學研究及救生、修理、尋找、探查、攝影等工作。如"阿爾文"號曾找到過落入地中海的氫彈和"泰坦尼克"號沉船。


重要案例

中國"蛟龍號"是勻速穩定地下潛,如果下到海底7000米,一般需要3個小時。在海底,潛航員與母船間可互傳文字、語音、圖片。鯊魚等大型魚類都生活在300米以內的淺水中,深海中不會有大型魚類。深海中常常會看到水母,白的、紫的、藍的,發出各種光。

海底生物由於不見陽光,很多都是白色。"最大的魚,不超過1米。"除了魚,還有海參、海星、海葵,以及成千上萬的白色螃蟹,在海底,拍到過1米長的海參。

"蛟龍號"目前主要用於科研,不會對普通民眾開放。不過,葉聰透露,他們研製的專門用於觀光旅遊的潛水器目前已經在建造中,預計明年就會在三亞和廣大民眾見面。這種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40米,對遊客的身體沒有特殊要求。它可以容納9人,配有寬大玻璃窗,裡面的遊客可以清楚觀看海中風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