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潛流是中國漁業資源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通常把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個不透水層上面的含水層,並且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叫潛水,它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它的水力坡降自高處向低處作水平方向流動,這種能流動的地下水叫潛流。 起始于海灘、自海岸沿海底向海中比較緩慢的勻速運動的海流。儘管潛流這個術語被普遍用來表述離岸流(Rip Current),但二者是不同的,離岸流非常強大,而且二者起始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潛流是由海浪或向岸吹去的風把海水推到海灘上後,海水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而形成的。
海洋表層,溝壑縱橫,大大小小的各種海流,東西南北川流不息。海洋深處,是不是一個海水紋絲不動、一片寧靜的「世外桃源」呢?不是的,那裡的海水也不安分守已,無時無刻不在流動。底層流、深層流、中層流……流向不盡一致,流速也不相同。其中位於表層流之下,流向、流速與表層流不同的海流,被海洋學家特稱為潛流,以赤道潛流最為著名。潛流是海洋中的暗河。
潛流從發現到被正式確認,相距半個多世紀之久。早在1886年,歐洲一位科學家,為鋪設海底電纜在大西洋幾內亞灣勘探時,便發現表層海水下面存在着自西向東的潛流。幾十年過去了,這件事始終躲在被科學家們遺忘的角落裡,未曾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952年,美國海洋學家克倫威爾等在太平洋東部進行海洋調查時,再次發現赤道潛流的存在,科學家們才如夢方醒。1961年,前蘇聯「羅蒙諾索夫」號海洋調查船在大西洋考察時,證實大西洋赤道地區也存在着潛流;隨後又發現印度洋中也同樣存在這種潛流。
赤道潛流處在赤道流下部、中層海水上部,溫度變化急劇的層次中,與表層南北赤道流流向相反,自大洋西部流向東部,流速比表層流大,流幅比表層流窄。赤道潛流是由於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輸送的海水在大洋古岸堆積,導致海面由西向東下傾,因此產生回流而形成的。
太平洋赤道潛流,又稱克倫威爾海流,位於赤道兩旁南、北緯2度之間,海面以下100~300米深的水層中,厚度約為200米,寬度300千米左右,從亞洲東部菲律賓外海向東,流到美洲西部加拉帕戈斯島附近,流長1。4萬千米。海流的核心位置自西向東逐漸上升,在東部沒有風的時候有時可達到海面。最大流速100~200厘米/秒。
近十幾年又發現,在太平洋赤道潛流兩側,南、北緯5度處,還分別存在着一支潛流,位於200~300米水深處。這兩支潛流的性質,既不同於表層海流,又與赤道潛流有所區別。它們愈向西,愈靠近赤道,深度也變得愈淺,在太平洋中部與赤道潛流合為一處。
在南、北緯7度之間的大西洋赤道及其附近海域的表層流下部,有一個強大的次表層逆流系統,由3支海流組成。南支為南赤道次表層逆流,北支為北赤道次表層逆流,中間最強大的一支就是大西洋赤道潛流,亦稱羅蒙諾索夫海流。
印度洋赤道潛流只在冬半年的東北季風期間出現,夏半年的西南季風期間不明顯。潛流中心在海面以下40~300米水層。流速一般為50~60厘米/秒;最大80厘米/秒,出現在100水深水層。
潛流對潛艇的水下活動影響較大,順流航行時航速加快,逆流航行時航速減慢;停機「坐底」時,艇位也會因潛流的推送時刻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 ↑ 科普 | 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搜狐,2022-03-25
- ↑ 【傳統之韻】漢字--最優秀的傳統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