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米蘇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澤米蘇鐵,常綠喬木,羽狀複葉,小葉具多條平行的縱脈或2叉細脈,無中脈,基部有關節,大孢子葉外側呈現六角形。澤米鐵科有8 個屬,分別為角果鐵屬、哥倫比亞鐵屬、雙子鐵屬、非洲鐵屬、鱗木鐵屬、大澤米鐵屬、小蘇鐵屬和澤米鐵屬。
簡介
澤米鐵科又名澤米科[1]或澤米蘇鐵科,共有8 屬約200 種,分佈在美洲、大洋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莖[2]: 常綠小灌木,樹幹高 30~60 公分,幹略為筒形,莖幹粗硬,圓柱形,有時先端具有分岐。
- 葉:
葉為羽狀複葉,多而向四周伸長,叢生於莖頂,長 100~120 公分,小葉對生或互,10~12 對倒披針形,長 15~20 公分,寬 4~5 公分,先端鈍,上緣或上半部略有鋸齒,革質,有小葉橢圓形,葉緣有不規則的淺刻,較短的小葉柄,葉柄有刺,葉背密布鱗屑。
- 花:
裸子植物,雄花毬呈圓錐形,雌花毬呈卵圓形;毬果單性,雌雄異株,均生長於樹幹的頂端,略呈卵狀倒圓錐形,淡黃褐色;雄花毬呈圓錐形,小孢子囊穗群聚生於其上,雌花毬呈卵圓形。
- 果實:果實朱紅色,種子較小,但一般甚少結實者。
- 特性:
屬裸子植物,常綠小灌木。成株常有分歧。葉為羽狀複葉,叢生於莖頂,小葉橢圓形,葉緣有不規則的淺刻,葉柄有刺,葉背密布鱗屑。喜高溫多濕,全日、半日照均可。每年冬季或早春可將葉片全部剪除,春暖萌發新葉會更美觀。
形態特徵
角果鐵屬葉一回羽狀,螺旋狀著生,有托葉或至少苗期有托葉, 葉基脫落; 羽片有關節, 無中脈;葉柄常有刺,有時具退化的細刺。孢子葉盾狀,端部有2個突出的角。
哥倫比亞鐵屬葉一回羽狀;羽片主脈明顯,次級脈平行排列,羽片具關節。球花頂生;大孢子葉頂部平展,無刺。種子在孢子葉球上垂直排列。
雙子鐵屬葉一回羽狀深裂;羽片主脈不明顯,基部無關節,在葉軸下側較寬,下延生長。球花頂生;大孢子葉擴展成葉狀,頂端圓;胚珠具短柄。種子由基生柄與大孢子葉相連。
非洲鐵屬葉一回羽狀深裂,羽片無關節,基部不具有色而硬結的區域,下部羽片常退化成刺狀。大孢子葉先端圓,無刺狀突起或其他突起。種子直接生於大孢子葉上。
鱗木鐵屬樹干高大,圓柱形,葉痕宿存,不長吸芽。鱗葉與羽葉交互著生在幹頂。羽葉一回羽狀深裂;羽片著生在葉軸中線上方,無中脈,基部下延生長。球花無梗或近無梗;雌球花大型;雄球花成熟時螺旋狀張開;大小孢子葉非盾狀,外層有短柔毛,但無刺或其他附屬物。
大澤米鐵屬葉一回羽狀深裂,羽片無主脈,基部通常具有顏色的堅硬區域,連結於葉軸的側邊,無關節。雌花和球果綠色或灰綠色;大孢子葉先端有一長刺狀突起。
小蘇鐵屬葉一回羽狀,羽片無主脈,具關節。大孢子葉頂部平展,二裂。種子在大孢子葉球上呈垂直排列。
澤米鐵屬葉一回羽狀深裂;羽片基部有關節,無中脈,葉基脫落;葉柄有短刺或無刺。孢子葉外側多少呈六棱形,具短柔毛,無刺或突起物。
生物習性
鱗秕澤米鐵表皮細胞壁厚,氣孔指數大,角質層厚,具大量表皮毛,黃玉源和張宏達在其羽片中發現導管,這些特徵都是對乾旱的適應,因此,氣孔簇的存在也可能是一個對乾旱環境的適應特徵。
分佈
澤米鐵科含有8個屬,主要分佈於非洲、美洲、澳洲及加勒比海島等處,我國沒有分佈 。廈門植物園是國內較早引種國外蘇鐵的植物園,從1975年開始引種澤米鐵科植物,至今已引種保存澤米鐵科6屬25種和3個變種。
價值
與被子植物相比,裸子植物葉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相對比較穩定,不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尤其是葉表皮性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植物的種間、屬間甚至科以上分類單元的系統演化關係 。蘇鐵類植物作為裸子植物的重要類群,具有很好的環境適應性,可作園林以及道行樹種,可淨化空氣,具有極高的園林價值。
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