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澳門大三巴牌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澳門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1]

中文名稱: 澳門大三巴牌坊

外文名稱: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大巴街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2800平方米

開放時間: 牌坊內: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 牌坊外:全日 景點級別 世界遺產AAA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戀愛巷大三巴哪吒廟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 稱: 聖保祿大教堂遺址

開放時間: 全天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皆宜

葡萄牙語 Ruínas de S. Paulo

旅遊特色

整體特點

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築物,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徵聖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着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聖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恆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着一個童貞聖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聖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象徵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IHS」。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築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着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聖經」,是遠東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築。

建築結構

教堂為矯飾主義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杆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

第一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

第四層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聖人。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3枝,而側門一邊各2枝;正門上寫有意大利「MATER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國之門的意思)。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的「口號」IHS(意思是人類救主)的浮雕圖案。

藝術價值

澳門擁有眾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聖保羅教堂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人們習慣稱之為「大三巴」。聖保羅教堂建於1637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該景點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蹟,也是澳門的名勝。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形起台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澳門的歷史。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牌坊」。遊覽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琢磨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意義。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1個銅像,銅像是由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鑄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鴿形銅像,據說是代表聖神,銅鴿之下則是1尊耶穌聖嬰雕像。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的象徵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許多澳門人結婚時喜歡在此留下張婚紗照以作紀念。

交通信息

大三巴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乘3、3X、4、6A、8A、18A、19、26A、33、N1A路於「新馬路」站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可到。乘17、18、8A、26路於「白鴿巢前地」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可搭乘至乘2A、7A、8、8A、9、9A、12、18、22、25、25X、H1路於「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下車前往白馬行步行前往。

視頻

澳門大三巴牌坊,內地人最喜歡的景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