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激情寫人生之四(張福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激情寫人生之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激情寫人生之四》中國當代作家張福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激情寫人生之四

一個人沒有激情,就沒有理想;一個時代缺少激情,就沒有動力;一個民族沒有激情,就沒有未來。

作家陳維型在《鋼與柔:張亞明報告文學的品位》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評述:「本文成稿時,亞明同志正在醫院的病榻中,忍着病痛揮筆疾書……為伊消得人憔悴,他的病痛沉疴同他對報告文學的執着有關,同他在新聞領域內的辛勞有關。他一直在以飽蘸激情的筆觸書寫着時代的碑銘,以昂揚的正氣高唱着人生的禮讚。」

張亞明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激情、且激情四射的角色,他的身上始終散發出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與激情。那麼多年,他無論為人為文,不僅一直能夠保持激情,還經常引爆激情,人們一接觸,就往往會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他的文章飽含着激情,他的行文充溢着激情,他的語言風格也流淌着激情。他喜歡運用充滿激情的排比對偶議論,強烈的抒發張揚自己的思想傾向和鮮明個性。

作家劉元舉曾經說過,從話語體系與敘述角度來看,報告文學作家分兩類:一類是記者型報告文學作家,使用的是新聞記者的話語方式;另一類是作家型報告文學作家,使用的是小說家的操作方式。我們呼喚偉大的報告文學作家與理論家,呼喚能穿透時空的思想家型的報告文學家。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文學評論家、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梁長森就曾撰文寫道:「每每翻閱張亞明的作品,內心涌動的還不僅僅是激動、感動,重要的是會產生一種思想情感上的共鳴,諸如對社會、人生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他的作品躍動着激情,奔騰着熱血,有一種'大江東去』的氣勢,使人陡生壯志豪情;他的作品跳蕩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轟響着時代前進的足音,有一種震撼人、引領人不斷前行的力度;他的作品閃耀着智慧的火花,沉思的哲理,有一種啟迪人、發人深省的思想深度和厚度」。

張亞明的激情始終揮灑在字裡行間,流淌在人物血脈。他始終以「發現的眼睛」尋找現實生活中美的元素,着力從那些背負着重任的最堅韌的民族「脊樑」身上表現一種時代精神和人性的光輝。在他很多的作品中,諸如《尋找失落的文明》、《孤山情》、《假如,當官都像李敏華》、《一個女人和她的「蒲種」丈夫》、《關於生與死的報告》等等,都把歷史與人物置於時代生活的激流中剖析,那一個個帶着金屬質感的文字,猶如一道道荷載着人的崇高境界與精神光輝的流星,划過沉靜的夜空,照亮讀者的雙眸…… 「你寫的是人,你必須愛上你的主人公」。極為尊崇徐遲語言風格的張亞明,將老作家徐遲的這句話奉為至理名言。張亞明有很多機會採訪達官名流,那些普通卻不平凡的「草根」人物卻在他的作品中占了很大比重。他堅信,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的記者,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記者,「平凡人物更能深刻地反映真實的社會,不了解老百姓,你永遠不懂中國的本質,他們是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人。」無論是高官精英,還是普通百姓,張亞明都像對多年的老朋友那樣,耐心地促膝而談,不肯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力圖從他們內心的意識流揚中,尋覓與他自己的理想產生共鳴的契合點。

張亞明善於從發揚和提倡光明美好的角度,提煉出生活中美的元素,即使是批評某些陳規陋習和醜惡腐敗的現象,也是希冀喚醒和鼓舞世人。淮北煤田採煤塌陷區的二郎廟村,80%的村民在危房中飽受煎熬,就因為補償費的多與少,淮北礦務局一直與地方扯皮,張亞明一篇稿發於《安徽日報》,驚動省、市及礦務局領導,拖了五年之久的搬遷安置問題三個月解決了;烈山棉織廠書記李加民見義勇為,身手致殘卻遭冷遇,張亞明憤憤不平了,兩天兩夜沒睡覺,《英雄為何流血又流淚》見報了,又親自找到分管市長及市政法委書記去醫院慰問,李加民一下子成了全國見義勇為的典型,受到了中央政治局領導的接見和重獎;還有濉溪縣交管理站李從平受賄案、淮北市口子酒廠王先來非法拘禁案……張亞明都以強烈的正義感和高度的責任感進行調查採訪,頂着壓力秉筆喊冤,終使二人無罪釋放,官復原職。

「社會需要崇高,時代需要激情」。歌頌與暴露,無疑都是干預生活的方式。

真正的有思想的記者或作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批判性的。因為張亞明總能從他敏銳的目光里看到社會性弊病,而記者做人的良知,又不允許他說假話。於是,他便孤獨地駕駛着一輛富有挑戰意味的戰車,在新聞和報告文學的陣地上縱橫馳騁。他的作品力求以滲透生活的藝術涵蓋力和冷峻審視的穿透力,表現出時代的思想和理性。或為真善美的張揚,或為假醜惡的鞭撻,或為向歷史發出的詰問,或為向現實發出的呼喚。

「與黨與民,憂患與共,歌哭與共,是記者應予牢記的職業道德」,現實生活中卻是「改革難,寫改革亦難,批評難,表揚亦難。」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針對140萬人口的安徽省淮北市換屆沒能選出人民的市長這一新聞事件,張亞明從人治與法治、體制與現實等角度,參與采寫了《淮北的熱門話題》的報告文學,以大量確鑿的事實,客觀反映了人心的向背,群眾的情緒,但他卻遭到某些人的攻擊和匿名電話的恫嚇;有些反映改革和改革者的作品,如《站着走路的猴子》、《跨省承包者的悲劇》等發表後,也遭到被揭露者的強烈反對,直至對簿公堂;更有甚者,在《五溝大賄選》采寫時,儘管有市、縣檢察院的法律文書作為依據,儘管採訪了大量的知情人及賄選背景,也儘管很多客觀真實的內幕並沒公之於世,但仍是刺激了該縣個別主要領導人的敏感神經,認為此稿沒經他簽字就發表,「嚴重干擾了他那裡的大好形勢,」並直接通報張亞明,「如再來我縣採訪,正面宣傳我們歡迎,批評報道概不接待……」

有作家說:報告文學作家都有某種情結,這就是社會責任感,只有在艱難的報告中,才更有激情。

在震撼了無數讀者心靈的《五溝大賄選》、《蒼天無淚》、《悲壯的選擇》、《311國道劫案備忘錄》里,他就曾「在艱難的報告中」「記錄」了那些「想象不到的罪惡,想象不到的苦難,想象不到的無奈,想象不到的抗爭,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動和想象不到的悲壯」。

張亞明似乎始終跟「倔強」「正直」「勤奮」「坦誠」這些詞聯繫在一起。這個多少有些浮躁難平的時代不缺少文采橫溢的作家,但缺少真誠正直敢講真話的作家,以筆做刀的作家,其創作的道路、人生的道路都必定是艱難的。面對一個個金錢與強權凝結的強大對手,他經常踏上的不僅是為百姓、也是為自己維權的坎坷之路。

[1]

作者簡介

張福華, 1962年冬月生於寧夏石嘴山,祖籍河北順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