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激情飛揚憶軍中(四)(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激情飛揚憶軍中(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激情飛揚憶軍中(四)》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激情飛揚憶軍中(四)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正當自己考慮年底是繼續留在部隊,還是服員回鄉的時候,傳來了鐵道兵部隊要集體兵改工的消息。這個消息很快在全部隊傳開。一時間部隊的穩定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當時,部隊的幹部戰士的思想情緒是活躍的。幹部大部分願意轉業回家鄉工作。而戰士,特別是來自農村的戰士,基本上都願意兵改工留下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策,對每一個鐵道兵都面臨着人生的選擇,但又是不可選擇的選擇。作為軍人,此時更重要的是服從。

然而,這一決定早在1975年,中央軍委就初步擬定鐵道兵只保留14萬人,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其人員不計入軍隊定額,全部經費由國家工程費支付。工程技術業務受鐵道部指導,工程計劃、機械裝備、材料、財務等均由鐵道部統一歸口。但鐵道兵黨委在討論這一方案時,絕大多數同志不同意歸口鐵道部,最終這一方案沒有實行。

1978年10月,為了減輕軍費負擔,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鐵道兵「全部費用在軍隊總定額外單獨計算,從國家鐵路工程費開支,但仍屬軍隊序列」。根據這一決定,國務院有關部委和總後勤部決定,從1979年起,鐵道兵的經費同國防費分開,所需經費從國家鐵路工程費中開支。於是,鐵道兵在國家下達的鐵路修建任務「吃不飽」時,主動承擔國家鐵路計劃外的建設任務,努力實現鐵道兵軍費自給。1979年鐵道兵經費自給率為78.4%,到1981年實現了全部自給,並略有結餘。從此,軍費開支不再包括鐵道兵,為軍隊減輕了經費負擔。

1980年下半年,根據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央軍委關於軍隊精簡整編方案,鐵道兵裁減兵員17萬人,撤銷了3個軍級指揮部,減少了3個師的建制,每個師也由5個團改為4個團,各級機關也相應進行了壓縮。成為鐵道兵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縮減。

1981年10月30日,楊尚昆在駐京部隊軍以上幹部會議上傳達了鄧小平關於部隊大量精簡的指示,要求各大單位組織討論。鐵道兵軍以上幹部在討論中一致認為,根據鐵道兵戰時和平時擔負的任務,鐵道兵應予保留,但要減人。同時,提出了鐵道兵與鐵路工程局合併的方案。兩支隊伍合併後,仍稱軍委鐵道兵,屬於軍隊系列,但不占定額,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不吃軍費。執行軍隊條令條例和供應標準,軍需供給、幹部任免、徵兵退伍等仍按原方式不變,對口實行。各工程局的職工待遇不變,幹部按原規定或委託鐵道兵任免,鐵道兵執行工程任務接受鐵道部領導,其費用由鐵道建設費開支,國家計劃列鐵道兵一個戶頭。但鐵道兵與鐵路工程局怎麼合?是兵改工,還是工改兵?尚未最後解決。

1982年4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通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鐵道兵建制,把鐵道兵併入鐵道部。」12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關於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決定。至此,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大局最後敲定。

1983年2月1日,鐵道兵黨委、機關併入鐵道部黨委、機關。至此,鐵道兵黨委、機關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同年年10月1日,鐵道兵正式歸國家鐵道部建制領導編制為鐵道部第十一到二十工程局。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鐵道兵指揮部改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鐵道兵各師分別改稱鐵道部各工程局。從此,鐵道兵在解放軍序列中消失。

從一代代的鐵道兵戰士「勞動光榮,當鐵道兵光榮」到「汗水溶化千層岩,風槍打通萬重山」,鐵道兵戰士在不同惡劣的環境中錘鍊出來的豪言壯語。從浩翰的內蒙古大草原到鬱鬱蔥蔥的南粵大地,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都留下鐵道兵的足跡。 而此時的我,經歷了近三年鐵道兵部隊戰鬥生活的鍛煉,已經做好了紮下根來繼續幹下去的思想準備,為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再做貢獻。1984年1月1 日,我們脫下了軍裝,兵改工集體併入鐵道部。更名為鐵道部第十九工程局第四工程處。

也就在兵改工前的那個冬天,我們連的指導員、連長、排長都相繼轉業回到了家鄉。與我相處時間較長,感情甚深的幾位老兵也先後離開了部隊。1984年5月,我從兵改工後改稱一段一隊調到處機關宣傳科專職從事新聞報道,離開了我的連隊和戰友們。也結束了我的軍旅生活。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