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激流三部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激流三部曲》,長篇小說《家》、《春》、《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基本信息

《激流三部曲》
原圖鏈接
名稱: 激流三部曲
包括: 《家》、《春》、《秋》
作者: 巴金
類別: 連續長篇小說 派別: 現實主義
初版:

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1933年5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1940年7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

試讀:

《家》 《春》 《秋》

作品簡介

  《激流三部曲》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製。半個世紀以來深為廣大人民所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譽滿天下。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

  作品通過高公館一家的盛衰,使讀者看到了舊中國的沒落與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庭舊禮教的殘酷,描寫了在黑暗勢力壓迫下的年青人的不同命運:有的苦悶、彷徨,有的作了犧牲品,有的奮起反抗去追求光明。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像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並不多,像《激流三部曲》這樣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見。撕開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是巴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出貢獻,也是《激流三部曲》最傑出的思想意義所在。《激流三部曲》不僅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和腐敗、傾軋和迫害,還着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衝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着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凝聚着巴金的經歷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題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愛憎的鮮明,為巴金得心應手地發揮自己卓越的藝術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摯濃烈的愛憎感情,隨着流暢而充滿抒情氣質的文字跳蕩,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據塑造的那些藝術典型,鮮明生動,對客觀現實的細緻描繪,構成一幅幅真實感人的生活畫面。這部巨著的成就,標誌着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新高度。

內容概述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為背景,描寫了1919年至1924年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這一風起雲湧的動盪時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記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與衰落,以及青年一代衝破封建宗法束縛,走向新生活的過程,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此外,《憩園》是《激流三部曲》尾場,主要講述了一座以"憩園"命名的花園的先後兩代主人的命運。

  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於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繫着。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同時,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誌,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持二哥覺民抗婚。最後,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徵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主要情節是,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蕩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儘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後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於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醜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後,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後,克安、克定鬧着分家,最後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同時,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創作背景

  巴金從小就對下層人民有濃厚的同情心。五四運動中接受了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的洗禮。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攻讀英語,同時還加入了進步組織,參與反封建的宣傳活動,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過《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巴金從成都外語專門學校畢業後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在此期間,巴金積極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1927年初去了法國,在那裡廣泛地涉獵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革命家及無政府主義活動家的著述,開始從事翻譯和創作活動。在法國蒂埃里堡,巴金感覺"有苦悶無處發泄,心裡有很多話要說,就進行了小說創作",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繼續從事創作。192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回國後發表在了《小說月報》上。1931年,巴金創作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時報》上連載,引起了強烈反響。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面臨着嚴峻的民族危機,於是年輕的巴金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運動之中。曾在北京擔任《文學季刊》的編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次年歸國。而後擔任了上海文化活動出版社總編輯,編輯了《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季刊》,創辦了《文學月刊》。並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昆明、重慶等地,曾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從事過《吶喊》等刊物的編輯工作。這段時期,也是巴金創作的旺盛時期,他的許多小說、散文及雜文就是在這時創作的。"激流三部曲"的另兩部長篇小說《春》和《秋》,分別於1938年和1940年完成出版。

  《激流三部曲》的創作過程長達十年。第一部寫於1931年,以《激流》為題,從當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斷斷續續地在上海《時報》上連載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單行本時,作為《激流》之一改題《家》。《春》的寫作從1936年開始,在《文季月刊》上連載了十章,後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寫完,單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氣寫成的,這段時間每晚寫五、六個小時,邊寫邊送印刷廠付排,5月初結稿,7月即出書。

人物形象

高家
高家最高輩 高老太爺:

覺新、覺民和覺慧的爺爺。他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
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以封建的禮教專制地管理大家庭,給年輕的一代和下層的僕婢帶來種種的不幸,
最後走向滅亡。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
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珏結婚,製造了覺新和瑞珏、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僕人視同
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後,他並沒有任何改變,他又把婉兒抬到馮
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爺冷酷的同時,也流露出長
輩慈祥的一面,年夜飯的微笑,臨終前的懺悔,對覺民婚姻的最終成全等,既表現了他面對強大新生力量的幻滅感,
沒落感,也表現了親情未泯的一面。

高老太太: 未出場、已死。
陳姨太: 老太爺的姨太太,很矯情,還很喜歡把自己擦的很香。
錢嫂: 女傭。
高家長房 大老爺高克文: 高老太爺的大兒子。
前大太太周氏: 覺新、覺民、覺慧、淑蓉、淑華、五小姐(名字不詳)的母親。
大太太周氏:

前大太太的遠房堂妹,是覺新等人的繼母。原是一個愛耍脾氣、任性、活潑的女孩,嫁入高家後因為在高家的形式
變得謙和,溫婉。對覺新等人客氣關心。

大少爺高覺新:

他受過新思想薰陶的"新青年",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但處在長房長子這樣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約束,
使他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導致他的思想與行動總是矛盾,結果就是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
與梅相愛卻奉父親之命娶了瑞珏,婚後還算幸福,但梅後來的回歸給他帶來無限內疚與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
辦高老太爺的喪事時,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把即將臨盆的瑞珏趕到郊外生產。瑞珏難產而死,覺新因習俗禮教
無法見她最後一面,在悲痛之下轉而支持覺慧離開這個破碎的家。後來喜歡上表妹蕙,卻無法救他。兒子云兒海臣
也死去,他越來越心灰意冷。《秋》中表弟枚、堂妹淑貞的死與其他種種事情使他對生活越來越沒信心,但是最後
他娶了翠環,並且在高家拆了之後開始新生活。

大少奶奶李瑞珏:

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賢妻良母,為自己所愛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後難產而死。她善解人意,在覺慧被禁足
時給他解悶;知道覺新與梅芬的事情很好的處理了覺新與梅芬的關係。

大孫少爺高海臣: 為瑞珏所生。
二孫少爺雲兒: 為瑞珏所生。
二少爺高覺民:

他具有進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覺新那麼軟弱,也不像覺慧那麼激進,是介於他們之間的一個人。平時溫和謙遜,
但為了與琴的愛情和爺爺堅決鬥爭,離家逃婚,做了高家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最後在爺爺臨死時獲得理解,避免
了成為又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覺慧走後加入利群周報社,也成了一個激進派。

三少爺高覺慧:

高家最具批判與反抗意識的一個人,也是當時社會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與大哥覺新形成鮮明對比。是一個"人道
主義者",平等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喜歡丫頭鳴鳳,但最終因鳴鳳不忍被嫁給馮樂山做小投湖自盡和自己那"小資
產階級的自尊心"理想破滅,隨後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劇,終於無法忍受離開這個家。有一幫志同道
合的朋友,曾一起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到了上海後加入了共產黨。

大小姐高淑蓉: 未出場、已病死。
三小姐高淑華:

心直口快、愛說愛笑,有着強烈的反抗意識,在四太太王氏和陳姨太眼中是很不好對付的人。也有天真的一面。
不過總是無意間說出傷人的話。喜歡拿覺民與琴打趣。同時也經常和親哥哥覺民、堂弟弟覺英拌嘴皮子。
同時她也有做姐姐的責任感,對覺英頑劣的性子很不滿,時常斥責他。在《秋》一書中受琴的鼓舞進了學堂。

五小姐: 未出場、已死。
長房傭人 黃媽: 一個很好的老人,對覺新等人感情很深,是個寄飯的女傭。
何嫂: 海兒的保姆。
張嫂: 長房女傭。
鳴鳳:

長房婢女,很漂亮。是階級壓迫的受難者。痛心疾首而又無力反抗的力量禁錮着她的感情,她與覺慧愛戀,她的
自由,她的一切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擺布。"人與奴""愛與卑"在這個少女的心中這兩對矛
盾越來越尖銳,交鋒越來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壓迫階級對壓迫階級的強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軀捍衛了自己
作為人的尊嚴;她用自己年輕優美的生命向專橫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鳴鳳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
尤其在高家壘築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頑固高牆上打開了一道缺口,喚醒了高家第一個叛逆者--覺慧。

綺霞: 鳴鳳死後代替鳴鳳,是個寄飯的丫頭。性格單純善良。
袁成: 長房跑堂。
老王: 覺新轎夫。
老楊: 廚師。
高家二房 二老爺: 早亡。
高家三房 三老爺高克明:

一個大律師,也曾經是個日本留學生。年輕時是個活躍、浪漫的美男子,後來變成了一個道貌岸然的老爺。為人
正直,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思想迂腐。後來女兒淑英出逃後有了悔悟,但是因為兒子的頑劣、兄弟的敗家
最後病死。他一心想撐住高家,卻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高家的衰亡,只能對兄弟們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三太太張氏:

年輕時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與克明真心相愛。對於兒女她很關心,因為淑英的事情跟克明吵了很多架。對丈
夫克明比較順從。

二小姐高淑英:

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兒。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原本是一個跟淑華一樣心直口快,愛說愛笑的女孩兒,因為近
年來發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珏的死,爺爺的死),尤其是要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的事情,使她變得多愁善感、
慢條斯理。對於要嫁給陳文治的事情,她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她剛開始很消極,覺得只能認命。但是在表姐
琴,堂哥哥覺民覺慧的鼓舞以及新雜誌的薰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慘死終於有了逃出家庭的決心。最後在劍雲、
琴、覺民、覺慧、覺新的幫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覺慧很好的照顧,逃離了悲慘的命運。

四少爺高覺英:

頑皮的孩子,不愛讀書卻特別愛玩。典型的敗家子形象。好色、好玩、下流,令胞姐淑英堂姐淑華等人對其很
反感。後來高家分裂後進了學校讀書,要稍微好點。

七少爺高覺人:
三房傭人 婉兒: 淑英的婢女,比較開朗。鳴鳳死後代替鳴鳳嫁給馮樂山做小。在馮家天天被折磨,但她忍了下來。後生一子。
翠環: 婉兒嫁後代替婉兒服飾淑英。長相漂亮性格善良,為淑英的事做過努力。她後來喜歡上覺新並嫁給了覺新。
袁奶媽: 覺人的保姆。
湯嫂: 三房女傭。
王嫂: 三房女傭。
文德: 三房男僕。
老周: 克明轎夫。
高家四房 四老爺高克安: 表面道貌岸然,其實也是個敗家子。抽鴉片煙、孝沒戴滿就把小旦請到家、偷丫頭。在家吝嗇,在外卻花錢如水。
四太太王氏:

一個心機很重的女人。教唆五太太沈書玉跟長房作對。與陳姨太是死對頭,但是因陳姨太以"抱孫兒"把覺世抱走
(同時陳姨太的財產與王氏掛鈎)就與陳姨太好了起來並且因此與沈書玉決裂。

五少爺高覺群: 也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同時與胞妹淑芬、胞弟覺世是被寵壞的孩子。整天跟覺英一起玩耍。
六少爺高覺世: 與覺群差不多。
六小姐高淑芬:
七小姐高淑芳:
八少爺高覺先:
四房傭人 楊奶媽: 淑芳的奶媽。經常與克安干見不得人的事情,並且經常仗着四太太四老爺喜歡她恃寵而驕。
倩兒: 四房的丫頭,最後病死(四太太不管她的病)。
小珍: 婢女。
香兒: 婢女。
李嫂: 四房女傭。
劉嫂: 四房女傭。
秦嵩: 四房男僕。
趙升: 四房男僕。
高家五房 五老爺高克定:

典型的敗家子,氣死高老太爺又與克安逼死了克明。沒頭腦,賣東西經常不知道吃虧。女兒死了還不關心。
根本不配做父親。

五太太沈書玉: 腦子很笨,還很好哄。受了氣只知道拿女兒出氣,女兒死後才知道後悔。最後搬回了娘家。
姨太太喜兒: 原是沈書玉的丫頭,後來被克定收房。
四小姐高淑貞:

一個性情懦弱的女孩,被母親強逼纏腳。母親沈書玉有氣就往她身上撒,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罵後跳了井。
對表姐琴極其依賴。

九少爺高覺非:
五房傭人 春蘭: 五房婢女。
胡嫂: 五房女傭。
高忠: 五房男僕。
高家公有 蘇福: 男僕。
李貴: 男僕。
劉升: 男僕。
高升: 棄仆。
老謝: 廚師。
徐炳: 看門人。
老趙: 園丁。
老汪: 園丁。
周家
周家主人 周老太太:

一個很好的老人。對孫子孫女百般關心。她事事讓着兒子周伯濤,結果孫女蕙、孫子枚先後因周伯濤害死。
她對周伯濤很有意見,尤其是蕙死後多次不給周伯濤面子。同時她的身體也被周伯濤氣得一天不如一天。

大老爺周伯濤:

一個頑固愚昧的人,因為不肯丟面子先是把蕙嫁入鄭家使蕙被鄭家折磨致死、又堅持枚沒什麼病使枚最後病死。
還藉口枚死後枚少奶生了女兒家裡無男丁就把婢女翠鳳收房。

大太太陳氏:
二老爺: 未出場、已死。
二太太徐氏:
周氏: 出嫁到高家做了覺新等人的繼母
大小姐蕙:

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覺新繼母的哥哥周伯濤的女兒,按照輩分是覺新等人的表姐妹。一個端莊穩重、小心謹慎、
多愁善感的女子。父親周伯濤為了面子硬要把她嫁給鄭家孫少爺鄭國光。鄭國光的人品不好,長相也不好,這些
事她的父母都知道,可是周伯濤硬要把她嫁過去。她在鄭家成天受氣,終日在悲傷中度過。淑英等人雖然為她不
平,卻無可奈何。她愛上了表哥覺新,覺新也喜歡上了她,卻沒法救她。在悲傷中,她病死在了醫院。她的死成
為覺新的傷痛。

二小姐芸:: 周家二太太徐氏的女兒,是一個天真的女孩。愛笑,有兩個酒窩。因為蕙的事情對周伯濤很不滿。
枚少爺: 周伯濤的兒子,性情極其孤僻、懦弱,對父親唯命是從。最後因肺病而死。
枚少奶馮文英:

原本要嫁給覺民,因為覺民逃婚所以沒有嫁出去。後來嫁給了枚,與枚感情很好,卻在不久後成了寡婦
(枚因為肺病而死)。脾氣很大,曾經氣的周老太太要出家。生了女兒後脾氣改了不少,與芸關係很好。

周家傭人 周貴: 周家男僕。
楊嫂: 蕙出嫁後陪嫁。
翠鳳: 楊嫂走後代替。
馮嫂: 馮文英陪嫁的女傭。
張家
張家主人 張太太: 琴的母親,對女兒很關心。是高老太爺的女兒,還是克明的姐姐。
張蘊華(琴):

是高家兄弟姐妹的表姐妹,一個新女子。自幼喪父,母親順着她的想法把她送進了學堂。性格成熟穩重、活潑、
勇敢正義,但也有女性懦弱的一面。在高家姐妹中頗有影響力,鼓動淑英為自己的命運抗爭。是利群周報社的
成員。與表哥覺民相愛。後來嫁給覺民。

張家傭人 張升: 張家男僕。
李嫂: 張家女傭
錢家
錢家主人 錢太太:
錢梅芬(梅):

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覺新的青梅竹馬。與覺新相愛。梅在父母包辦之下,嫁給省城外的一個姓趙的人家,
可惜結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對她不好,只好回娘家來。回省城以後,她和覺新雖然儘是避免接觸,
但是她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梅有流不盡的淚水,只好在憂鬱、苦悶、悲傷之中漸漸消瘦、憔悴,
最後含冤死去。

梅芬的弟弟:
錢家傭人 王永: 錢家男僕。
利群周報社
黃存仁: 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惠如: 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還如: 惠如的弟弟
覺慧: 後來去了上海
覺民:
琴:
許倩如: 琴的同學,後來去了廣州
吳京士:
何若君:
汪雍:
陳遲:
程鑒冰: 琴的低一級同學,後來嫁給黃存仁
方繼舜:
其他
馮樂山:

孔教會的會長,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同時又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馮家老爺,曾用陰險手段打官司打來
一大筆錢。六十多歲還要討小老婆。

馮老太太: 馮樂山的夫人,經常欺負婉兒,連老太爺都怕他。名堂多,還很愛美。
陳文治: 陳家二少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鄭國光: 鄭家少爺,性情古怪,是蕙的丈夫,很討人厭。經常欺負蕙,父母折磨蕙他都不安慰蕙。卻在周伯濤面前很順從。
陳劍云:

高家遠親,自幼死了父母,被伯父養大。性情悲觀,認為前途無望。喜歡琴又喜歡淑英。有着肺病。這個一直
跟着覺民他們喚覺新"大哥"的總是一副病態的青年,他跟覺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一些相像之處。他稱自己是
"一具活屍",他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悲觀、絕望,只有看到自己鍾情的姑娘時,他的臉上才煥發出一點血色、
一些熱情。但他的情感是十分含蓄的,《家》中他喜歡琴,卻不敢讓她知道。《春》中他鍾情於淑英,他迫切
地想為淑英做些什麼,於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說:"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
人願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最後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
上海去世。在淑英給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劍雲對琴的心意。

人物關係圖

人物關係圖

影視劇

上映 片名 類型 攝製公司 導演 觀看 備註
1974 《家春秋》 電視 香港麗的/亞洲電視台 譚一清、胡楓、江文聲、石修等主演[1]
1982 《家春秋》 電視 香港麗的/亞洲電視台 梁天 監製 觀看 26集,伍衛國等主演,麗的最後一部劇集
1987 《家·春·秋》 電視 上海電視台和四川電視台聯合 李莉 觀看 19集;獲第七屆"金鷹獎"優秀電視連續劇獎;林達信 陳曉旭等主演
1995 《家春秋》 電視 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安徽電視台 胡連翠 觀看 24集,黃梅戲音樂電視劇;侯長榮、周莉、韓再芬等主演

相關圖片

書籍

影視劇

參考資料

  1. [TVBVS[ATV]史上最全的港劇列表]tvb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