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濤貝勒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緒二十八年,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鐘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1]

濤貝勒府占地面積較大,但建築較少,採用西方園林的造景手法,並且在花園南側辟有大片空地及馬圈,以滿足載濤對馬的愛好。

載濤精通騎術,十多歲便學騎射,善於養馬、相馬以及改良馬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毛澤東親自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馬政局顧問。

1925年,為維持生計,載濤以16萬元將濤貝勒府永久出租,供天主教會在北京籌辦輔仁大學。輔仁大學在濤貝勒府原來的空地及馬圈處建成。[2]這是當時北京最著名的高校之一。王府的一部分,成為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解放後改名北京十三中。

1984年,「原輔仁大學」被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濤貝勒府」被定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濤貝勒府」被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輔仁大學本部舊址」被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三朝不倒人物

載濤,1887年出生,是光緒皇帝的胞弟,又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

載濤「一生頗為通達,能夠不斷接受新事物,是清末皇室中罕見的新派開明人物,而非因循守舊之輩」。

而且,他是有真本事,學過騎兵,善於畫馬,還是京劇名票,能稱得上政治家、畫家、表演藝術家。

更了不起的是;三朝不倒,清朝末年,剛20齣頭兒,就當了軍諮大臣,掌管禁衛軍,按戲裡說法叫做執掌朝綱。

民國的時候也當過官兒,寧可受窮,也堅持氣節,不去偽滿洲國。解放以後,因為養馬的特長,又當了馬政局顧問,當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當時因為威望高,被視為愛新覺羅家的族長。以83歲高齡去世後,葬在了八寶山。[4]

中西合璧

濤貝勒府古樸典雅,綠樹成蔭。主體建築古色古香,是著名上午中西合璧建築。[5]

這裡依舊保留著清代宮廷的痕跡。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

這裡雖稱做郡王府,但兩任主人均為貝勒,遺存不多的清代貝勒府實物。

北京最美的後花園

濤貝勒府是一處很有書卷氣、很幽靜的古建築。[6]

1925年,比利時傳教士格里森設計了輔仁大學的建築,這所將學校的建築設計為全封閉的中國傳統皇宮式城堡,整個建築的中軸線以北海為依據確定,建築內部的空間布局則仿照西方修道院的形制,四面圍合起來。此種「傳統復興式」建築被視為「體現了建築師對於中國傳統城市美學的較為深刻地理解與把握」[7]

站在柳蔭街的路口,可以看到原輔仁大學的主樓,比利時傳教士結合中國古代建築風格設計的柳蔭街胡同里,大清王朝「無可奈何花落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