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濮水垂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濮水垂釣,中國寓言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濮水垂釣

莊子河南濮水悠閒地垂釣。楚威王聞訊後,認為莊子到了自己的國境內,真是機會難得,於是速派兩位官員趕赴濮水。來者向莊子傳達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請莊子進宮,願將楚國的治理大業拜託給莊子。   


莊子手持釣竿聽畢楚王的意圖後,頭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裡,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廟的明堂之上供奉。請問:對這隻神龜來講,它是願意死去遺下骨甲以顯示珍貴呢,還是寧願活着,哪怕是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兩位來使聽完莊子的一番發問,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擇活着,寧願在泥塘生存。"   


莊子見他們回答肯定,回過頭悠然地告訴兩位官員:"有勞兩位大夫,請回稟楚王吧,我選擇活着!"   


這篇寓言表現了莊子的人格高潔,不為徒有其表的名聲、權勢而放棄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貴的是自由。


註: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視頻 

寓言故事第44集:《濮水垂釣》

參考資料 

  1. 濮水垂釣 語文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