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瀰濃東門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瀰濃東門樓
圖片來自高雄市美濃區公所

瀰濃東門樓,位於今日臺灣高雄市美濃區,是清代瀰濃莊的東門,面臨美濃溪,水與門樓構成衛護瀰濃莊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瀰濃莊東柵門改建而成。[1]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指定為古蹟加以保存。

歷史

  • 相傳是莊民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間將村落既有的東柵門改建而成。
  • 日本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砲火中。
  • 日本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發起重建為樓高二層、鋼骨水泥的現在形式。
  • 太平洋戰爭時(西元1941〜1945年),上層增設小屋並掛大鐘以為防空警報。
  •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拆除小屋與大鐘,仿傳統城樓形式而重修為今日的樣貌。門樓正面高懸「大啟文明」的橫額,乃是模擬再現出身瀰濃莊的黃驤雲於清道光9年(西元1829年)高中進士而在門樓的題字。
  • 民國89年(西元2000)5月,獲指定為古蹟加以保存。

建築

樓高三丈五,周寬一五一方丈,為目前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

  • 昭和12年(1937)改建的東門樓為三層之鋼筋混凝土平屋頂構造,二、三樓週邊並設圍欄。日治時期的主要結構體大部分獲得保留,目前一樓仍維持日治舊觀。
  •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的修建工程係以二樓以上的改造為主,將第三層鐘樓及周邊圍欄拆除,第二層平屋頂仍保留主體,上方再疊放歇山頂,二側共增設四根圓柱,形成今日所見之傳統門樓意象。
  • 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因長期自然風化、地震及結構老化等因素,進行結構補強,以原貌修復為原則進行工程。

參考文獻

  1. 瀰濃東門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