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火氈花',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百日草ZinniaelegansJacq.,以全草入藥。
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痢疾;淋證;乳癰;癤腫。[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百日草
漢語拼音:BaiRiCao
別名:十姊妹、火氈花、對葉菊、步步登高、節節高。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痢疾;淋證;乳癰;癤腫。[2]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火氈花
拼音:Bǎi Rì Cǎo
別名:十姊妹、火氈花、對葉菊、步步登高、節節高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nnia elegans Jacq.
來源藥材基源
為菊科植物百日菊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火氈花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被糙毛工長硬毛。
葉對生;無柄;葉片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5cm,全緣,基部稍心形抱莖,
兩面粗糙,下面必被短糙毛,基出3脈。頭狀花序徑5-6.5cm,單生枝端,
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總苞寬鍾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
外層長約5mm,內層長約10mm,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
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產太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
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在被長柔毛;
和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mm,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
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mm,寬4-5mm,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
先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和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
長7-8mm,寬3.4-4mm,極扁,被疏毛,先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原產墨西哥。現全國各地多有栽培,有時逸主野生。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痢疾;淋證;乳癰;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知審理,鮮品搗敷。[3]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介紹
彝藥
羅波施巴:全草治上感發熱,口腔炎,風火牙痛《滇藥錄》。
落波師粑:全株治痢疾,淋症,乳頭癰,感冒發熱,口腔炎,風火牙痛《滇省志》。[4]
火氈花的園林用途
火氈花花大色艷,開花早,花期長,株型美觀,可按高矮分別用於花壇、花境、花帶。也常用於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