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燈泡多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燈泡(Conophytumburgeri)因株型很像日本富士山,又有「富士山」的別名。是一種非常迷人的小型多肉植物,其亮晶晶的植株光滑圓潤,晶瑩剔透,就像節日裡閃爍的彩色燈泡(「燈泡」之名也因此而得),又像一顆璀璨光滑的明珠,既清新自然,又高貴典雅,而且還能綻放出嬌艷的花朵,適宜用小盆栽種,閒暇時細細觀賞,領略其獨特魅力[1]

形態特徵

為番杏科、肉錐花屬多肉植物,植株無莖,一般為單生,偶爾也有雙頭,甚至3頭、4頭的群生植株;具半球形的肉質葉,單頭直徑2.5厘米至5厘米或更大。表皮明綠色,半透明狀,夏季的休眠期,光照充足的環境中,表皮呈紅色。花大型,淡紫紅色,中心部位呈白色,春季或秋季開放。花通常在天氣晴朗的白天開放,夜晚閉合,若栽培環境光照不足或陰雨天則難以開花。

生長環境

燈泡喜涼爽、乾燥與陽光充足的環境,宜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條件下生長,不耐陰,耐乾旱,忌積水,既不耐寒,也忌酷熱。9月至翌年4~5月間植株生長期、可放在陽光充足處養護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大水,否則植林表皮易裂,嚴重影響觀賞,如長期積術會造成植株腐爛。由於燈泡生長建度較慢,對養分要求不高,栽培中不必施肥,冬季置於室內陽光充足之處,不低於5℃可安全越冬。夏季休眠期要求通風良好,避免烈日暴曬,控制澆水,使那層牛皮紙樣老皮中的水分蒸發、變薄、緊貼植株。栽培中要避免雨淋,尤其是長期淋雨。

燈泡原產南非,生長習性很奇特,每年的秋季植株開始生長,冬春季節植株在其體內部孕育新的植株,一般情況每個植株內部只能孕育1頭新株,偶爾也可分頭,由1頭變成兩頭。以後隨着植株的生長,其內部的新株逐漸膨大,老葉逐漸變薄並萎縮,像一層牛皮紙似的包裹在新株外面。在炎熱的夏季燈泡進入休眠期,包裹在外面的乾枯老葉看上去雖然不美觀,但卻能夠抵擋夏季強烈的紫外線對幼株的傷害,並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對新株有着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不要輕易將其剝掉。到了秋季新株進一步長大,牛皮紙樣的老葉就會逐漸蛻掉,恢復其晶瑩剔透的狀態。[2]

燈泡特色

燈泡株型奇特,色澤光亮。開花嬌艷、可愛,是多肉植物中較珍貴的品種,適用小盆載種。陳沒於窗台,陽台等處,細細觀賞,自然清新,別有特色。

此外,還有一種被愛好者稱為"紅燈泡"的品種。其表皮呈紅色,非常漂亮,但比普通的燈泡較難養。[3]

分布範圍

一般分布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現有其他國家引用栽培。

多圖

養護管理

燈泡原產南非,生長習性很奇特,每年的秋季植株開始生長,冬春季節植株在其體內部孕育新的植株,一般情況每個植株內部只能孕育1頭新株,偶爾也可分頭,由1頭變成兩頭。以後隨着植株的生長,其內部的新株逐漸膨大,老葉逐漸變薄並萎縮,像一層牛皮紙似的包裹在新株外面。在炎熱的夏季燈泡進入休眠期,包裹在外面的乾枯老葉看上去雖然不美觀,但卻能夠抵擋夏季強烈的紫外線對幼株的傷害,並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對新株有着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不要輕易將其剝掉。到了秋季新株進一步長大,牛皮紙樣的老葉就會逐漸蛻掉,恢復其晶瑩剔透的狀態。

燈泡的換盆在秋季進行,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顆粒度,含有適量的石灰質,可用腐葉土或草炭、泥炭之類的營養土2份、赤玉土或粗沙等顆粒材料3份混合配製,並摻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材料,為了美觀和防治植株腐爛,還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石子或陶粒。由於土壤是濕潤的,栽後不必澆水,等1至2天後澆一次水,以使根部與土壤結合緊密。

繁殖方法

燈泡的繁殖常用播種的方法,在秋季進行,由於種子細小,播後須覆蓋玻璃片,澆水時應採用「洇水」的方法,將花盆放在盛有水的盆中,使水從盆底的排水孔中慢慢洇濕土壤,苗期管理也用此法澆水。出苗不久的燈泡常常會東倒西歪,根部也裸露在土壤外面,可用牙籤、鑷子或其他小工具用土將露在外面的根部覆蓋,並將歪倒的植株扶正。

對於燈泡的播種溫度,發芽時的溫度不能太高,白天15到20攝氏度左右,晚上要降到5到10攝氏度。有點溫差,播種的溫度相對其他品種要低一些,做好苗盆的殺菌比較關鍵。

燈泡肉錐也可以用分株法進行繁殖,不過誰捨得呢,畢竟是生長緩慢的品種,又不愛分頭。當然燈泡肉錐要群生了才漂亮。[4]

視頻

多肉燈泡的養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