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燈盞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燈盞花

中文學名: 燈盞花
別 稱;地頂草、燈盞花,
地朝陽、雙葵花、東菊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菊亞綱
目:菊目
科:菊科
種: 短葶飛蓬

燈盞花[1]是菊科植物短葶飛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乾燥全草,又名燈盞細辛、東菊,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地區,尤以雲南較多。首載於《滇南本草》,《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收載。燈盞花性寒、微苦、甘溫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燈盞花注射液在臨床上除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外,在糖尿病、腎病、頸性眩暈、老年性疾病的治療上也有較好的療效。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狀莖木質,粗厚或扭成塊狀,斜升或橫走,分枝或不分枝,具纖維狀根,頸部常被殘葉的基部。莖數個或單生,高5-50厘米,基部徑1-1.5毫米,直立,或基部略彎,綠色或稀紫色,具明顯的條紋,不分枝,或有時有少數(2-4個)分枝,被疏或較密的短硬毛,雜有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上部毛較密。葉主要集中於基部,基部葉密集,蓮座狀,花期生存,倒卵狀披針形或寬匙形,長1.5-11厘米,寬0.5-2.5厘米,全緣,頂端鈍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漸狹或急狹成具翅的柄,具3脈,兩面被密或疏,邊緣被較密的短硬毛,雜有不明顯的腺毛,極少近無毛;莖葉少數,2-4個少有無,無柄,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1厘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半抱莖,上部葉漸小,線形。頭狀花序徑2-2.8厘米,單生於莖或分枝的頂端,總苞半球形,長0.5-0.8厘米,寬1-1.5厘米,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長8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尖,長於花盤或與花盤等長,綠色,或上頂紫紅色,外層較短,背面被密或疏的短硬毛,雜有較密的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內層具狹膜質的邊緣,近無毛。外圍的雌花舌狀,3層,長10-12毫米,寬0.8-1毫米,舌片開展,藍色或粉紫色,平,管部長2-2.5毫米,上部被疏短毛,頂端全緣;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長3.5-4毫米,管部長約1.5毫米,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無毛;花葯伸出花冠;瘦果狹長圓形,長1.5毫米,扁壓,背面常具1肋,被密短毛;冠毛淡褐色,2層,剛毛狀,外層極短,內層長約4毫米。花期3-10月。

生長環境

常見於海拔1200-3500米的中山和亞高山開曠山坡,草地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於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等省區。外形及植株的高低多變異,葉形及毛茸也常有變化。

營養價值

化學成分:同屬植物含植物甾醇、樹膠(含半乳糖)、糖甙型樹脂、糖甙型鞣質、揮髮油(為檸檬烯等)、焦性兒茶酚、氨基酸、糖等。

藥材採集

夏、秋採收。

藥材性味

①《雲南中草藥》:"甘,溫。"

②《雲南中草藥選》:"辛,微溫。"

功用主治

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積。治感冒頭痛鼻塞,風濕痹痛,癱瘓,急性胃炎,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治小兒頭瘡。"

②《雲南中草藥》:"發表散寒,健脾消積,消炎止痛。"

③《雲南中草藥選》:"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治牙痛,急性胃炎,高熱,跌打損傷,風濕痛,胸痛,瘧疾,小兒麻痹後遺症,腦炎後遺症之癱瘓,血吸蟲病[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蒸蛋。外用:搗敷。

選方

治感冒頭痛,筋骨疼痛,鼻竅不通:燈盞細辛,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治小兒麻痹後遺症及腦炎後遺症癱瘓:燈盞細辛二至三錢。研末,蒸雞蛋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治小兒疳積,蛔蟲病,感冒,肋痛:燈盞花三至五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治牙痛:鮮燈盞花全草,搗爛加紅糖敷痛處。(《雲南中草藥》)

治疔毒,癤瘡:燈盞細辛,搗爛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燈盞花內含燈盞花素等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天然化學成分,具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環,激活心、腦供血,及抗白斑癌變、防治艾滋病、降低Ⅱ型糖尿病早期腎臟病變、明目、養顏、祛斑等療效。燈盞花是 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和腦溢血後遺症最好的天然藥物,有效率在95%以上,且毒副作用小[3]。 以燈盞花為主,結合其它中西醫療法,治療高血壓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多發性神經炎、慢性蛛網膜炎等後遺癱瘓症,有一定療效。初步觀察31例,臨床治癒95%,顯著好轉42%,好轉12%,無效10%。其中以腦溢血後遺癱瘓療效較好。

用法:(一)燈盞花14棵(約10克)蒸雞蛋1個,或燉豬腳服,每日1次。

(二)燈盞花500棵(430克左右),浸白酒(濃度不限)500毫升。每次10毫升,日服3次。燈盞花注射液4~6毫升,每日或隔日穴位注射1次,每穴1毫升(相當生藥0.5克)。所用穴位為一般治癱穴,如頭面部取頰車、地倉等,上肢取肩髃、曲池、養老、合谷等,下肢取環跳、足三里、新伏兔、陽陵泉等。治療過程中,同時輔以維生素B1或B12、加蘭他敏、當歸注射液等穴位注射,以及按摩推拿、新針等。

栽培技術

播種方法

1、種子繁殖:燈盞花必須用當年新產種子,新籽發芽快,發芽率高,長出的苗均勻、健壯,利於管理,隔年陳種子發芽率極低。

2、播種方法:燈盞花種子撒播、條播、穴播均可,但以條播為宜。條播播幅5~10厘米,深1~2厘米,行距10厘米。

3、種子處理:燈盞花種子用30℃左右的溫水浸種4~5小時,然後將種子撈出,放置3小時左右,至表面水份稍干,然後將種子勻均撒入溝內,覆土1厘米左右,表層蓋草,澆透水。

4、播種時間:燈盞花春播可能因乾旱致出苗不齊,夏播、秋播出苗整齊,春播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夏播在5~6月雨季進行,秋播在8~9月進行,種子播後10~20天發芽。

5、播後管理:燈盞花種子萌發需要較多水分,同時幼苗忌強光和高溫,生產應採用覆蓋物保墒和遮蔭等方法,保證種子發芽及苗期生長有足夠的水分及適宜的生態環境。

苗期管理

1、適時遮蔭:燈盞花幼苗生長細弱、怕旱、怕澇、怕曬,育苗地適當遮陰是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苗成活後對強光耐受力增強,能抗太陽直曬,可以露地生長。

2、澆水排水:燈盞花細苗期要適當澆水,不可大水澆灌,出苗期和幼苗期畦面保持潮濕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長,苗長大後可以少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3、除草施肥:燈盞花育苗地要做到勤除雜草,防止草荒,鬆土宜淺,避免傷根,拔草要選陰天或早晨、傍晚進行,結合灌水可施2~3次清糞水以促進幼苗生長。

種植方法

1、選地整地:燈盞花宜選向陽、地勢平坦、排灌條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種植地,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選好地後應及時清除石塊、枯枝等雜物。

2、施足基肥:燈盞花在整地時深翻20厘米左右,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土雜肥3000~3500公斤作基肥,精耕細作,然後整平做畦。

3、中耕除草:燈盞花封行前應勤除雜草、鬆土,並注意培土根莖不露出地面。鬆土宜淺,以防傷根,封行後不再鬆土。

4、排水灌水:燈盞花移植後要經常保持畦面濕潤,注意保持地表疏鬆、下面濕潤,但在雨季時要注意排水,以放在爛根。

5、合理追肥:燈盞花移栽成活後追施人糞尿1次,每畝800~1000千克,然後培土。冬季每畝施廄肥1500千克左右,以促使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旺盛生長。

6、及時疏花:燈盞花的花期較長,因此消耗養份較多,如非留種田要及時疏花,防止養分消耗,以利植株生長,提高產量。

7、採收加工:燈盞花移栽後1~2年採收或一年內多次採收,植株挖回或收割後去淨泥土紮成小把,置陰涼通風乾燥處陰乾或適當曬乾或烘乾,忌水洗和太陽暴曬[4]

視頻

燈盞花,產自雲南的獨特藥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效果顯著

雲南神奇草藥燈盞花

參考資料

  1. 燈盞花,360個人圖書館 ,2013-01-07
  2. 燈盞花的功用主治,360個人圖書館 ,2013-01-07
  3. 燈盞花的藥用價值,金龍江電子商務 ,2012-02-02
  4. 燈盞花的栽培技術,牧羊網,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