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眼短腳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眼短腳鵯(學名:Iole propinqua):體長17-21厘米,是中等體型的淡橄欖色鵯。特徵為眼白色或淺灰色。羽冠短,眉紋模糊,額至頭頂,包括羽冠暗棕褐色。上體橄欖綠色,尾棕褐色,眼先和頰橄欖灰或淡橄欖黃色。喉灰白色。下體偏皮黃。虹膜灰或白色;嘴粉灰色;腳帶粉色。 喜常綠熱帶次生林及灌叢。常見於高可至海拔1200米。也見于山坡平壩的灌叢間,尤喜活動於果樹林。常成群活動,通常每群多為10餘只至20多隻。雜食性。主要以草莓、榕果、草子、核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昆蟲幼蟲。分布於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雲南、廣西等地。[1]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2]

形態特徵

灰眼短腳鵯額和頭頂暗棕褐色,先端綴以灰色。上體橄欖色而綴有綠色。尾上覆羽棕褐色,尾亦為棕褐色,有不明顯的忽隱忽現的橫斑,外翈稍綴橄欖綠色。兩翅黑褐色,羽緣橄欖綠黃色,翼上覆羽與上體同色,但翅表面較上體多顯橄欖黃色。眼先和頰橄欖灰功淡橄欖黃色,耳羽較深而綴有褐色,有的還具有淡色羽軸紋。頦、喉灰白色,胸沾淡橄欖綠色,兩脅沾灰色,腹中央黃色,尾下覆羽桂黃色。整個下體自頦至腹微具不甚明顯的淺黃色縱紋。 虹膜沙黃色、銀灰色到白色,上嘴灰褐色、黑灰色到暗褐色,下嘴灰色,腳肉色蠟黃色、肉灰色至暗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21-31克,♀20-35克;體長♂177-210毫米,♀168-205毫米;嘴峰♂16-18毫米,♀16-18毫米;翅♂82.5-91.5毫米,♀80.5-88毫米;尾♂78-90毫米,♀77.5-88.5毫米;跗蹠♂15.5-18毫米,♀16.5-19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腳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次生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灌叢和稀樹草坡等較為開闊的疏林地區,也出沒於果園、地邊等人類居住環境附近的叢林、灌叢以及一些分散的孤樹上。

生活習性

留鳥。性喜成群,常成群活動,通常每群多為10餘只至20多隻。大多活動在喬木中下層枝葉間和林下灌木及小樹上。 主要以草莓、榕果、草子、核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鞘翅目、鱗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屬雜食性。 叫聲:不停重複有特色的鼻音咪聲高叫cheer-y,第二音較低。

分布範圍

分布於柬埔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的雲南等地。 指名亞種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紅河以西;廣西亞種分布於中國廣西及雲南東南部。

繁殖方式

在樹上編碗狀巢,產卵4-5枚;由雙親孵化,孵化期12-15天,雛期約15天。未有詳細的研究資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