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芝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靈芝技術應用案例麻竹林下套種羊肚菌/靈芝技術應用案例,四川省仁壽縣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 17.4℃,年均降雨 1009.4 ㎜,年均日照 1196.6 小時,無霜期 312 天。

一、應用場景

仁壽縣境內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縣境西北部,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土壤類型多,宜種性廣,有粘沙適中,深厚肥沃,主產玉米[1]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鉀豐富,排水區好,宜於棉糧生產的棕紫泥土,有適宜水稻、茶葉種植的酸性老沖積黃泥。麻竹林下套種圖片 1.jpg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竹林存在產品競爭力不足、產業鏈單一、勞動成本較高、竹林拋荒等問題,此外,西南地區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農村人均收入較低。

三、技術要點

1 技術模式

麻竹林下食用菌種植模式為:4 月-7 月,種植靈芝;7 月-10 月,采筍;10 月-次年 3 月,種植羊肚菌[2]

2 產地要求

排水良好、無積水、背風陰涼的林地、緩坡地、腐殖質高。以酸性沙質輕壤土、病蟲害較少的環境為最適宜。

3 品種選擇

靈芝、六妹羊肚菌

4 林內環境條件

羊肚菌種植:地表溫度 11℃,土壤溫度 9℃,土壤濕度 40%,土壤 PH 值 6.5,竹林鬱閉度 0.95,環境溫度 11℃,環境濕度 66%。靈芝種植:地表溫度 24℃,土壤溫度 24.3℃,土壤濕度 43.7%,土壤 PH 值 6.5,竹林鬱閉度 0.95,環境溫度 25.3℃,環境濕度 78.4%。

5 栽植技術

搭網作畦:選好場地後,除去雜草,整平,開挖排水溝,整理畦床。畦床寬 1.5m,長度不限,畦高 10-20cm,畦溝四邊傾斜,利於排水。

播種覆土:所選菌包中種與基質的比例不低於 1∶5。覆土前,將菌包割開與水混合,完全揉散開,含水量在 30%左右,均勻的撒在畦床上,然後覆土約 3-5cm。羊肚菌用料為 5kg/㎡左右,靈芝用料為 5kg/㎡。麻竹林下套種圖片 3.jpg

控溫發菌:羊肚菌菌絲生長階段溫度 10-20℃。秋末播種氣溫低,下種後可立即覆蓋黑膜並縮短通風時間,同時拉稀蔭棚蓋物,引光增溫,促進菌絲加快發育。待菌絲萌發(約播種後 7-10 天)後,去除黑膜,以白膜拱棚保水。

發菌培養:播種後保持每天上午揭膜通風一次,時間 0.5 小時。夏季氣溫較高時,早晚各揭膜通風一次,使畦床內空氣新鮮,薄膜內相對濕度保持 75-85%,即蓋膜內呈現霧狀,並掛滿水珠。羊肚菌播種7-10 天后,放置營養帶。在營養帶一側隔開口子,口子向下與土壤接觸,每平方米放置 3 個。羊肚菌菌絲髮育期一般為 30 天,由於培養基內固有的含水量,前期足夠菌絲生長所需,所以一般不必噴水,後期視情況補水。靈芝在春夏季種植,溫度偏高時應即時噴水,以免因乾燥而影響生長。

出菇管理:首先要注意濕度變化,靈活掌握噴水。出菇期培養料含水量以 70%為宜,土壤含水量不低於 40%。出菇前期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相對濕度 85%為好。麻竹林下套種圖片 4.jpg

採收標準:羊肚菌加營養帶 20-30 天,開始退「菌霜」;加營養帶 40-50 天,開始出菇;加營養帶 70-90 天,達到採收標準。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 7-10 天就能成熟。通常開採時間在上午 9-12 時採收。

靈芝,靈芝子實體由白色逐漸變成淡黃色,待菌蓋周邊一圈白色至淺黃色生長圈消失,菌蓋直徑已經定型,菌蓋周邊已有 3-4 層且不再繼續加厚,菌蓋表面呈現漆樣光澤,菌管開始散發褐色孢子時,表示靈芝已經成熟,可以採收,通常開採時間在上午 9-12 時採收。麻竹林下套種圖片 2.jpg

四、應用成效

種植需要的竹林面積可大可小,提高土地利用率;填補竹林空置期,不影響竹林產筍,提高經濟效益;強度適中,適合婦女、老人操作,利用剩餘勞動力;利用竹林自肥,無需施肥,生態環保;產出快速、收益高,適合精準扶貧;全年可提高麻竹林利潤達每畝 9100-13400元。

五、適用範圍

適宜在中國南方主要產竹區大面積推廣,目前已經四川仁壽、宜賓等地得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