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炒石螺(宋秀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炒石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炒石螺》中國當代作家宋秀玲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炒石螺

下班後上市場買菜,買了一斤小石螺,興沖沖往家裡趕。

回到家裡準備晚飯淘米洗菜,鍋碗瓢盆齊奏。炒石螺當然少不了蒜頭,金不換,辣椒。石螺清洗乾淨,蒜頭拍扁剁碎,金不換摘葉洗淨,辣椒洗淨切碎備用。先熱鑊倒進了油,下蒜頭煎至金黃倒入石螺翻炒幾分鐘,再加入金不換,辣椒,鹽,醬油繼續翻炒幾分鐘即大功告成。最後一道工序是攪點粉水勾芡涮下去。這道工序很重要,勾芡的粉水把炒螺過程中各種調料產生的原汁凝和成黏稠的濃汁裹住了石螺並滲入螺殼起到潤滑的作用,有助於吸食

炒石螺調鹹淡主要是下醬油而不是鹽,僅下鹽味道就偏「咸硬」,而全下醬油的話下太少又不夠咸,下太多又變成鹵石螺,所以我喜歡先下一點點鹽再加一些醬油。因為炒石螺必須偏咸一點才能吊出石螺的香味,太淡的話不但香味出不來而且還會有螺的腥味。請注意,吃炒石螺要用手拈起來嘬才是最正宗的吃螺方法,才會有吮指舔唇之餘味無窮。三根手指頭拈起一隻石螺送往唇邊輕輕一吸,哧溜一聲螺肉就滑進嘴裡,滿具彈性的螺肉即時在嘴裡爆開,滿口余香。吃飯配炒石螺真讓人胃口大開,扒下兩碗白飯根本不是問題。記得在當年未婚單身的時候一個同事笑話我:「我們一家人才買半斤螺,你一個人就買一斤,呵呵!」

潮汕的先人真不知道是哪來的智慧,發明用金不換來做調料。但凡貝殼類食材加上一把金不換,即時香氣四溢,美味在前讓人停不住口。貝類,炒金不換,絕配!

我炒石螺的方法是老家樟林的炒法,配料相對比較簡單,沒加菜脯粒,蔥,姜,但主要配料基本是一致的。據說味覺是有記憶的,所以,吃炒石螺總覺得老家的炒法最好吃,覺得下太多的配料味道顯得太過複雜反而不是那麼美味。究其原因應該是老家炒石螺裡面有故鄉的味道和親人的味道。

汕頭是個消費型城市,夜生活豐富,特別是在炎炎夏日,城市裡的各種休閒娛樂場所人滿為患。晚上一家老小出外乘涼消暑,或是三五好友歡聚,去茶座上喝上幾杯工夫茶,或來罐啤酒,炒上一盤石螺是必不可少的。那時暑氣漸消,輕風徐來,萬家燈火而車馬漸稀。坐在夜空下嘬着一顆一顆的石螺,讓自己的心慢慢靜下來,在慢下來的節奏中細細品嘗着生活的一點一滴

[1]

作者簡介

宋秀玲,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