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點地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點地梅

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喉嚨草(江蘇、浙江),佛頂珠、白花草、清明花(貴州),天星花(雲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細柔毛。鬚根纖細。基生葉叢生,柄長1-2厘米;葉近圓形或卵圓形,徑3-15毫米,基部微凹或呈不明顯截形,先端鈍圓,邊緣有多數三角狀鈍牙齒,葉質稍厚。[1]

喜濕潤、溫暖、向陽環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論是在高山草原,還是在河谷灘地,只要有一丁點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發芽。它的種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歸經

肺經;肝經;脾經。[2]

功能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咽喉腫痛;口瘡[註 1];牙痛;頭痛;赤眼;風濕痹痛;哮喘;淋濁;療瘡腫毒;燙火傷;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開水泡代飲。
  •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含漱。

形態特徵

點地梅出自《中國藥植樹志》。

點地梅一年生或二年生無莖草本。全株被節狀的細柔毛。主根不明顯,具多數鬚根。葉全部基生,平鋪地面;葉柄長1-4cm,被開展的柔毛;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5-2omm,先端鈍圓,基部淺心形至近圓形,邊緣具三角狀鈍牙齒,兩面均被貼伏的短柔毛。花葶通常數枚自葉叢中抽出,高4-15cm,被白色短柔毛。

傘形花序4-15花;苞片數枚,卵形至披針形,長3.5-4mm;花梗纖細,長1-3cm,果時伸長可達6cm,被柔毛並雜生短柄腺體;花萼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4mm,果期伸長達5mm並呈星狀水平開展,具3-6條明顯縱脈;花冠白色,直徑4-6mm,筒部長約2mm,短於花萼,喉部黃色,5裂,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3mm,寬1.5-2mm;雄蕊着生於花冠筒中部,長約1.5mm,花絲短;於房球形,花柱短,胚珠多數。蒴果近球形,直徑2.5-4mm,先端5瓣裂,裂瓣膜質,白色,具宿存花萼。

種子棕褐色,長圓狀多面體形,直徑0.6-0·8mm。花期4-5月,果期6月。高山上的陽光十分強。點地梅的葉子能利用陽光合成糖類,這些糖在寒冷的冬季具有抗凍的作用。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明顯,具多數鬚根。葉全部基生,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5-20毫米,葉柄長1-4厘米,被開展的柔毛。

花葶通常數枚自葉叢中抽出,高4-15厘米,被白色短柔毛。傘形花序4-15花;苞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5-4毫米;花梗纖細,長1-3厘米,果實伸長可達6厘米,被柔毛並雜生短柄腺體;花萼杯狀,長3-4毫米,密被短柔毛,分裂近達基部,裂片菱狀卵圓形,具3-6縱脈,果期增大,呈星狀展開;花冠白色,直徑4-6毫米,筒部長約2毫米,短於花萼,喉部黃色,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寬1.5-2毫米。

蒴果近球形,直徑2.5-3毫米,果皮白色,近膜質。花期2-4月;果期5-6月。

花葶通常數條由基部葉腋抽出,長(3)5-15厘米,傘形花序通常有4-10朵花,苞片數枚,卵形至披針形,長3-4毫米,寬0.5-1.5毫米,先端漸尖;花梗纖細,長1-3(5)厘米,通常花後伸長達6厘米,開展,混生腺毛;花萼杯狀,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卵形,長2-3.5毫米,果期增大,長4-5毫米,呈星狀水平展開,具3-6條明顯縱脈,花冠通常白色、淡粉白色或淡紫白色,花冠筒狀,長約2毫米,筒部短於花萼,喉部黃色,裂片與花冠筒近等長或稍長,倒卵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寬1.5-2毫米,明顯超出花冠;雄蕊着生於花冠筒中部,長約1.5毫米;子房球形,花柱極短。

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徑約3毫米,成熟後5瓣裂,白色膜質。種子小,多數,棕褐色、長圓狀多面體形,徑約0.3毫米,種皮有網紋。

生長環境

喜濕潤、溫暖、向陽環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論是在高山草原,還是在河谷灘地,只要有一丁點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發芽。它的種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注釋

  1. 「口瘡」: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發生於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症,多見於唇內側、舌頭、舌腹、頰黏膜、前庭溝、軟齶等部位,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舌頭潰瘍指發生於舌頭、舌腹部位的口腔潰瘍。口腔潰瘍發作時疼痛劇烈,局部灼痛明顯,嚴重者還會影響飲食、說話,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可並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噁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