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點絳唇·金谷年年 林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點絳唇·金谷年年
圖片來自搜狐網

點絳唇·金谷年年是一首詠草的傑作,蘊含着詞人對人世滄桑、繁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之慨嘆。它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中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整首詞富有語言美和意境美,熔詠物與抒情於一爐,淒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悵傷春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原文

林逋〔宋代〕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譯文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復一年,每到春來,長勢繁茂,亂生的春色誰是它的主人?枝頭殘餘的花朵在濛濛細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離秋,黃昏時分,送行的人在這裡話別。遠遊的人已經走了,芳草萋萋生滿前行之路。

賞析

  前兩句用典,寫人去園空、草木無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亂生」二字,顯出荒蕪之狀。「誰為主」的嘆問,點明園的荒涼無主,蘊含着詞人對人世滄桑的慨嘆。三、四句渲染襯托,描寫無主荒園在細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紛墜,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濛濛細雨飄逝「滿地」,境界開闊而情調婉傷。雖寫雨中落花,卻含草盛人稀、無可奈何的惆悵,為寫離別奠定感情基調。以下幾句寫離情。「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人送行餞別之地;此暗指別意綿綿,難捨難分,直到日暮。詞人抓住特定時刻,刻畫出這幅黯然銷魂的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後「王孫」三句,是全詞之主旨。凝望着親人漸行漸遠,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 結尾處詞人以景結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創作背景

  林逋不趨榮利,獨自隱居於西湖孤山,以種梅養鶴自娛。他高標遺世,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張先等人皆時時造訪。公元1007年詞人送別友人離去,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

簡析

  《點絳唇·金谷年年》是一首詠草的傑作,蘊含着詞人對人世滄桑、繁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之慨嘆。它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中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整首詞富有語言美和意境美,熔詠物與抒情於一爐,淒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悵傷春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