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里的清歡(王艷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煙火里的清歡》是中國當代作家王艷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煙火里的清歡
很欽佩自己對於食事的執着與耐心,從晚上下班一直忙到將近八點,洗乾淨焯水了超市里剛買回來的兒菜,佐了蒜瓣麻油細鹽涼拌,煮了一鍋大白菜蛤喇滷子的手擀麵,削皮了幾隻蓮藕,然後滾刀切塊燙煮一段時間,清水拔洗,等待下一次料理。
洗碗的時候忍不住想,為何總喜歡與走進廚房的菜蔬打交道,譬如萵筍。每次買回來都會細緻地去皮,任清涼的自來水滌過它嬌嬈的身體,碧翠若玉,不待下鍋烹炒,索性先掐了它的筍尖塞進嘴裡,總算解決了垂涎欲滴。事後想起懷素所書《苦筍貼》,決心哪一日也書《萵筍帖》,至今未果。
芹菜也是不肯放過的主兒。那滿眼的綠意,一碰就折的嫩晃勁兒,洗着洗着,手底就犯賤,像別人家請來的廚子,偷偷拽下芽黃溫潤的菜芯,乘人不備又快速送進嘴裡大快朵頤。及至烹飪,總想嘗試一下「東坡春鳩膾」,可惜超市里根本沒有斑鳩肉售賣,驅車數里去專門的菜市場尋找又有點難為情。
至於黃瓜生菜,那就更逃不脫被吞噬的命運了。看着出浴後的它們安靜躺在青花紋理的橢圓白瓷盤裡,哪怕是剛剛餵飽肚子,也擋不住完勝的食慾,左一口右一下,順利幫它們超度。
青蔥韭菜也是我願意請進廚房的角色。特別是當你讀到杜甫所言『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那根本來不及燜煮黃米飯了,直接韭菜炒雞蛋安撫神經。蘇東坡更愛吊人胃口,說什麼「青蒿黃韭試春」,惹得我恍惚以為「春到溪頭薺菜花」也是他在招呼好吃呢!倒是鄭板橋大方灑脫,如畫竹般揮毫道:春韭滿園隨意剪。唉,那麼遠,誰好意思去剪呢!
朋友說你大概是愛着那濃一抹淺一抹的綠意吧。並不盡然。茄子不綠,山藥也愛,土豆依然。烹飪茄子的時候最不喜歡用手掰,總覺得把它掰得七零八落的它會心痛,不如整齊切成條狀,碼在盤子裡像整兵待發的部隊,怎麼撥拉都能窺見全貌一目了然。
原本海邊小城的人不大嗜吃蓮藕與山藥。得益於近年來的養生熱普及,也得益於物流業的便捷,人口流動大,超市裡的蓮藕山藥並不少賣。白白淨淨的蓮藕灌進去一些白白淨淨的米粒,冰糖水裡咕嘟夠了,出鍋切片撒上桂花蜜,找一隻粗陶飾花的瓷盤盛好,光是看看就很滿足了。
平常的蘿蔔白菜亦是煙火世界裡最養眼的美味。炒蘿蔔絲一定不要用擦刀擦,手工細細切了,絲絲絛絛的,像三月的柳葉晶瑩剔透,配了小白蝦煸炒,那就是柳絮初揚春色尚好之際。
豆腐的家族越來越龐大了。豆腐皮搖身上了大雅之堂,什麼杭椒牛柳京醬肉絲的都可以包裹,關鍵看你的腦洞開多大。小蔥拌豆腐基本退居二線。金燦燦的油煎豆腐可以搭了各種蘸料下口。豆腐乾比較適合五香水煮過烘烤後做零食。我最拿手的是野菜小豆腐,綠瑩瑩白花花混合在一起,素淡清雅到了極致。
有人在微信里問哪裡有賣油炸糕的,看看時間接近傍晚,唯一的可能只能自己炸,回復她簡單做法,她坦言太費勁了。有點懵,燙麵、包糖、下鍋,全程不用二十分鐘即可入口,乾淨安全直接有成就感,怎會比驅車四處去買費勁呢?
固執地喜歡自己做各種麵食,蔥花餅,大麻花,豆沫球,麩面卷子……固執地習慣着煙火世界裡的香氛。像熱愛一種手工樣地認真投入,用心斟酌每一種菜餚的N種可行性,考量每一件器物的容納與般配,仿佛所有愉悅與欣慰都來自於合乎家人胃口的一笑一贊,也不枉主婦二字的頭銜了。
或者,也沒有如此複雜高尚,一切不過是一個吃貨最大能力的發揮而已! [1]
作者簡介
王艷秋,女,曾用筆名一凡,新浪博客用名滄桑-看雲。1972年出生,山東省榮成市人,現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