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煙草花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煙草花葉病

煙草花葉病
原圖鏈接

煙草病毒病俗稱煙草花葉病,這是煙草生產上分布最廣、發生最為普遍的一大類病害。我國已發現的煙草病毒病有16種,其中引致煙草花葉病的病毒主要有TMV、CMV、PVY等3種病毒。大部分地區病毒病是以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CMV)、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TMV)等幾種病毒病混合發生,重複感染(如山東、河南等)。田間病株率一般在20%~40%,重的達40%~80%(有些局部地塊高達100%)。煙草感染病毒後,葉綠素受破壞,光合作用減弱,葉片生長被抑制,葉小、畸形,減產幅度可達20%~80%。病毒病發生後,還嚴重影響煙葉的品質,使品質變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煙草病毒病

外文名: Tobacco virus disease

別 名: 煙草花葉病

主要病原: TMV、CMV、PVY

類 型: 病毒

常見發病部位: 葉片

病原

粒體為剛直杆狀,大小為18nm×300~320 nm,致死溫度90~93℃,體外保毒期2個月以上,乾燥病組織內病毒粒體可存活50多年仍具致病力。TMV主要有普通株系、番茄株系、黃色花葉株系和環斑株系4個株系。因株系間致病力差異及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而造成症狀的多樣性。TMV寄主範圍非常廣泛,除煙草外還可危害茄科的番茄、辣椒、馬鈴薯等重要蔬菜和雜草,人工接種可侵染十字花科、莧科、茄科、菊科豆科等36科350多種植物。[1]

發病特點

主要靠汁液擦傷傳播,多通過農事操作中人手和工具的機械接觸傳染發生。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內的病毒,可存活兩年,在乾燥的煙葉里的病毒可存活數十年之久,都可導致苗床和大田煙株發病。另外,田間管理、風雨或蟲虱吸食使病、健株摩擦,也可引起發病。氣溫在28~30℃時發病最重,少雨乾旱有利於該病的發生;連作田發病重;土質瘠薄、板結、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也重。

發病症狀

常見的花葉病主要由煙草普通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所引起,常混合發生。

煙草普通花葉病毒所致病害從苗床至大田採收期均可發生,但以7-8月發生多。病苗初期症狀不顯著,一般先表現在新葉上,葉脈變淺綠色,表現「明脈」。輕的沿葉脈的葉肉變黃,成為「雜斑」;發病重的病葉呈濃綠、淺綠乃至黃綠相間成嵌鑲狀,葉肉厚薄不一,葉片凸凹不平,畸形扭曲,有不規則的缺刻。早期染病的植株小,節間縮短,生長遲緩,即聾煙。

黃瓜花葉病毒所致的症狀與前者相似,但病葉總的色澤較淺,呈黃綠色,上面出現在大塊綠色凸起。泡狀的葉肉部分多分布在中肋及支脈附近,且葉基部更明顯,葉片扭曲,常變長呈柳葉狀,表皮茸毛脫落失掉光澤。同一植株上的幾層葉片上,又出現幾層外觀正常的葉片。全株嚴重矮化、抽縮不長的情況較少。[2]

侵染循環

煙草普通花葉病

自苗床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發生,移栽後20天到現蕾期為發病高峰期,打頂後田間病株仍呈上升趨勢,但主要在煙杈上顯症。苗期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土雜肥帶毒、種子中混雜病雜體、風及人為操作、帶病的其他寄主。幼苗發病後,通過摩擦使葉片產生微小傷口引起再侵染。主要發生在苗床期至大田現蕾期。大田發病主要來源於病苗、病土及其他帶毒植物等,通過農事活動造成病毒侵入發病。普通花葉病侵手後在薄壁細胞內繁殖,後進入維管束組織傳染整株。煙草普通花葉病毒主要靠病汁液接觸傳染,在已烤煙葉、病殘體、馬鈴薯等其他寄主植物上都能存活。該病發生流行的條件:品種的抗病性喪失,感病品種面積增大。移栽後氣溫變化大,煙株根系發育不良。施肥不足,地力瘠薄,管理不當。連作或與茄科植物套種使毒源增多,發病加重。

黃瓜花葉病毒

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樹木及農田雜草上越冬。可通過蚜蟲和摩擦傳播,有60多種蚜蟲可傳播該病毒。翌春通過有翅蚜遷飛傳到煙株上。煙株在現蕾前旺長階段較感病,現蕾後抗病力增強。大田發病率與煙蚜發生量成正相關,通常在有翅蚜量出現高峰後10天左右出現為害高峰。高溫乾燥氣候有利於有翅蚜蟲發生,發病就較重。在雜草較多、距菜園較近、蚜蟲發生較多的煙田,發病時間早,且受害較重。

馬鈴薯Y病毒

可通過蚜蟲、汁液摩擦、嫁接等方式傳播。自然條件下仍以蚜蟲傳毒為主。介體蚜蟲主要有棉蚜煙蚜、馬鈴薯長管蚜等,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毒。PVY主要在農田雜草、馬鈴薯種薯和其他茄科植物上越冬。亞熱帶地區可在多年生植物上連續侵染,通過蚜蟲遷飛向煙田轉移,大田汁液摩擦傳毒也很重要。幼嫩煙株較老株發病重。蚜蟲為害重的煙田發病重。天氣乾旱易發病。主要受傳毒蚜蟲、氣候因素和煙草生育狀況等多方面影響。苗期一般不發病,團棵期開始輕微發病,旺長至封頂前後則大量發生。馬鈴薯Y病毒發生與蚜蟲的消長關係密切。6—8月3個月的天氣條件如適宜蚜蟲生長繁殖,蚜量大,馬鈴薯Y病毒發生則重。在氮肥充足時,煙草生長迅速,組織幼嫩,較易感病,且出現症狀較快。煙田離馬鈴薯地塊越近,發病率越高,為害越重。據云南曲靖地區調查,前作是馬鈴薯的煙田發病重,病株率達17.6%,而遠離馬鈴薯輪作的煙田,則發病較輕,病株率為2.4%。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優質煙草品種;從無病株上選種,培養無病壯苗;及時剷除田間雜草和毒源植物,減少菌源;苗床和大田操作時,操作人員禁止吸煙,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沖洗消毒;雨露干後再打頂抹杈;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避免過多施用氮肥,增施鉀肥和有機肥,提高植株長勢和抗病性;實行間作或輪作,避免與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間作或輪作。

物理防治

注意驅避蚜蟲、防止其傳播病毒,鋪設銀灰色地膜、或張掛銀灰色反光膜條;誘蚜措施,設置黃色誘蚜膜或黃色粘蚜板等來誘殺蚜蟲,對減輕花葉病有一定效果。

化學防治

①噴施藥劑,減少蚜蟲傳播:用啶蟲脒、噻蟲嗪、吡蚜酮或吡蟲啉、溴氰蟲酰胺氟啶蟲胺腈等交替噴施治蚜防病,以防止其傳毒。

②噴施防控花葉病藥劑:花葉病可防不可治,苗期噴施防控花葉病藥劑或者葉面肥,如氨基寡糖素(殼寡糖)、鹽酸嗎啉胍,毒氟磷、甾烯醇、寧南黴素;大黃素甲醚、丁子香酚、香菇多糖、氯溴異氰尿酸、辛菌胺醋酸鹽等。施藥時注意對葉正面和背面同時噴施,並結合施藥防蚜蟲。[3]


相關視頻

分析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習題

煙草花葉病,可以治的,沒必要這樣意氣用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