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煙雨邕江家鄉情(蒙順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煙雨邕江家鄉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煙雨邕江家鄉情》中國當代作家蒙順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煙雨邕江家鄉情

春天的雨嬌柔纏綿,臥聽雨聲最為愜意。而我更喜歡家鄉邕江邊的春雨,其聲、其色、其味、其景甚美。讓人回味,讓人眷戀。

昨晚半夜時分下的雨,一直下到早上,雨,不大不小……

我正要出門去晨練,妻從廚房轉了出來,輕聲問道:「要出去嗎?下着雨呢。」

我點點頭。妻笑着說:「你真有癮啊!」

妻這句話的意思我懂,知我者吾妻也!是啊,別人棋癮,上網癮,球癮,舞癮,打牌癮。而我對邕江情有獨鍾,每天早晨必到邕江游泳鍛煉,一年四季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只有身體偶染微恙,才偶爾缺一兩天。

雨,淅淅瀝瀝,家鄉南寧的春雨,讓人有種特別的情致,空氣潤潤的,春風徐徐吹來,絲絲細雨,打在臉頰上,讓人頓感精神氣爽。邕江橋下,來游泳晨練的人,今晨比往日少了許多,只有幾位相熟的泳友,聚在一起閒談着,見了面很自然地點了點頭,打過招呼。

雨,有時嘩啦啦地下了一陣子,有時和着春風輕輕地飄下來。江面霧蒙蒙一片,是雨是霧分不清,周圍籠罩在一片煙雨中。忽然間,在早晨的雨霧中,我隱約看見江邊的小道上,有人影向這邊走來。「咦,在這樣的雨天中,還有人這樣閒情雅趣,在雨中漫步,真是難得。」 我心裡想。

在雨中走過來的是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顯然這是對夫婦,男的撐着雨傘,身板挺直,雖滿頭白髮,但精氣神很好,滿臉紅光。女的衣着樸素,也是滿頭白髮,身體比男的稍瘦弱。兩位老人走過我身邊時停了下來,男的對着我和善地點了點頭,微微一笑,算是打個招呼吧,我也會意地向老人點了點頭。

「洇沒洇?(本地平話方言冷不冷)你看,半邊身都濕了。」 女的用愛惜的語氣對丈夫說,「我地去歸吧。」(本地平話方言我們回家)

啊!鄉音,多麼熟悉,多麼親切的鄉音。在如今的南寧市,我已經多年聽不到這種平話鄉音了,在這早春二月,煙雨濛濛的早晨,能聽到熟悉的鄉音,就像遇見親人一樣,讓我倍感親切。

「呢種徵風細雨算得哪門。」(本地平話方言這種風雨算得什麼)男的中氣很足,聲音洪亮。女的沒有做聲,用手輕輕拂去丈夫身上雨水,依着丈夫,又邁入那濛濛細雨中……

這時我才看清楚,丈夫怕雨淋着身邊的老伴,把雨傘靠向妻多一點,寧願自己被雨淋着。多麼有情的一對老人,多麼感人的一幕。我想,兩位老人走過的人生路程,再大的風雨都見過了,再苦再累都經過,眼前這種風雨,在老人面前算得什麼。望着漸漸遠去,消失在煙雨中的兩老人,我忽而好像想起些什麼,但似乎又什麼也想不起來,我在晨霧煙雨中沉思了許久。

雨,淅瀝不止。南岸江邊的草坪上,幾隻不怕人的麻雀,待我走近它們時,「呼」的一聲飛了起來,又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落了下來。這幾隻淘氣的麻雀竟讓我童心大發,向近在眼前的麻雀撲將過去。麻雀嚇得騰空而起,又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落了下來,抖了抖濕漉漉的羽毛「 唧唧喳喳」側着頭望着我,好像在向我示威:來抓我呀,不怕你。望着草坪上蹦蹦跳跳的麻雀,我只能無奈地向它們瞪了瞪眼。

江面霧蒙蒙一片,我低下身,用手撩了撩江水,江水很清澈,一場春雨讓江水比往日都清。邕江的水流得很慢,很平靜,不像大江大河那樣洶湧澎湃,水流湍急。邕江的水很美,美得典雅又自然。

一場春雨一場綠。一夜之間,河灘坡上的野草嫩綠,嫩綠。微微春風和着毛毛小雨吹來,一陣淡淡的草青味,沁人心脾,那清新帶着濕潤的空氣,只有在這濛濛細雨,邕江岸邊,才能享受到大自然賜予的恩恵,我陶醉了……腦中閃出宋代大文豪蘇軾《前赤壁賦》里的名句:「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是啊,你看——只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成為悅耳的聲音,眼睛看到了成為悅目的顏色,多麼精闢的至理名句。我靜心細聽那雨聲,望着一江向東流的春水,遠眺兩岸春色,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啊,取用它們無人禁止,享用它們也不會枯竭。然而,現時的我,可惜啊,可惜我不是畫家不是詩人,繪不出精美壯麗的邕江煙雨圖,吟不出好的詩句,讚美我的家鄉——邕城。

大橋下不遠處有人持杆垂釣,孤零零的垂釣者端坐在岸邊用石頭壘起的石堆上,身披着塑料雨衣,沒有遮頭。春風夾着飄落的雨絲,吹得垂釣者那花白的頭髮有些零亂,雨水珠順着淋濕的發梢,滴落在面頰、脖子上,垂釣者也不拂去,任那風和雨淋撫,直到我走近他也沒有察覺。

望着偌大的江面,眼前只有獨自一人坐在濛濛細雨中的垂釣者。

是痴迷嗎?是上癮嗎?望着孤零零一動不動,像尊石佛一樣的垂釣者,我不忍心驚擾這種僻靜的情景,打攪忘乎一切,與世無爭的垂釣者,轉過身悄悄離去。痴迷也罷,癮也罷。我想,垂釣者對於魚上不上鈎,釣不釣到魚已不在乎了,釣到魚固然是好,釣不到魚也沒有什麼,離開喧囂的城區,獨享江邊的清靜,寬闊的江面,讓人心胸頓然豁達開朗。望着漂浮在江面,一動不動的浮子,忘記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愁苦,喜、怒、哀、樂已不入心。能進入到這種精神境界的人,是很少的,難得啊!

眺望遠處籠罩在煙雨中的兩岸高樓大廈,江對面的古城牆,防洪古堤,兩處古蹟見證了家鄉千年滄桑和變遷。觸動了我的記憶神經,讓我想起童年時邕江邊的往事……

小時候,我一大樂趣是去江邊玩,有些往事已忘記,有些已模糊不清。而讓我記憶最深的,莫過於邕江邊用石板砌成高徒的臨江碼頭,那年紀和我一樣大的兄弟倆,抬着滿滿的一桶邕江水,弟弟在前面,哥哥在後頭,沿着高陡的碼頭石級,小心地邁着步子,一級,一級,往上抬,灌滿家裡的大水缸,要來回五六趟。水桶里的邕江水揺搖晃晃,灑在碼頭的石級上……泊靠邕江邊的民船,從船頭走到船尾裸露全身,胸前背後各綁着一個防溺水竹筒的疍家仔,那頑皮可愛的樣子,我現時還記得清楚。還有那漂浮在碼頭江邊的四四方方水排,笑着、鬧着嬉水的孩童……

年少的時光是單純真切的,兒時的回憶是最有味,最有趣。

故鄉是家,故鄉是人的根。無論離開故土多長時間,漂泊多遠,人們總會記得回鄉的路途,哪怕顛沛流離,浪跡天涯,鄉音,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風土人情,從童年時起早已深深地印在人的腦海中,烙在人的心裡,永不忘卻。

一艘機輪船鳴着汽笛,從桃源大橋方向溯江而上。汽笛聲把我從回味兒時的往事中,喚醒過來……

剛剛停了一會兒的雨,一下子又飄落下來,絲絲細雨和着早春二月的春風。江面霧蒙蒙一片,分不清是雨還是霧。[1]

作者簡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於山西臨猗,運城市作協會員,臨猗縣廟上中心學校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