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燴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燴麵河南傳統美食,河南三大小吃之一。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類似寬麵條,以味道鮮美,湯好麵筋,經濟實惠,營養豐富,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藥,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1]



歷史文化

燴麵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陽方城,方城燴麵名滿天下。後來鄭州作為河南省城取得更大名氣,因此更多人知道的是「鄭州燴麵」。 燴麵是響噹噹的河南鄭州名吃,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難於一農家小院。母子心地善良,做麵條為李世民解餓,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覺精神大振,寒疾痊癒。於是策馬謝別。即位後,想起農院母子做的面,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尋訪母子,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藝。從此,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麒麟面。後來,武則天時期,找不到麒麟,就以山羊湯代替,於是羊肉燴麵便成為宮庭名膳,長盛不衰。 清代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難,仍牢記燴麵補身祛寒,多次差總管李蓮英做燴麵食用,及時解除了寒疾病險。直到清末滿漢全席宗師御廚龐恩福因不甘宮庭御膳房苛律束縛,逃出皇宮隱居黃河河南段後,正宗的原陽燴麵才傳藝民間。
隨着時代的發展,燴麵日益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青睞。燴麵也以其湯肥肉瘦、濃香爽口、營養豐富、獨特的風味而享譽全國[2]




做法

一般用精白麵粉,兌入適量鹽鹼和成軟面,經反覆揉搓,使其筋韌。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要選用上好羊肉,經反覆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放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因為面香味道濃郁,而且價格便宜,它成了中原地帶最典型的漢族風味小吃[3]


視頻

河南小吃之河南燴麵的做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