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中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熱中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熱中子,通常指動能約為0.025電子伏特(速度約2.2千米/秒)的自由中子。這個速度也是對應於290K(17℃)時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下的最可能速度。

又稱「慢中子」。與周圍物質一起處於熱平衡狀態的中子。常指動能在0.03電子伏特左右的中子。多見於以普通水(輕水)為冷卻減速劑的反應堆中。

速度

熱中子的速度約每秒幾千米,動能在幾毫電子伏到百電子伏之間,大約與相同溫度下理想氣體 分子的熱運動平均動能相當。核反應中所產 的高能中子,在輕元素組成的減速劑中遇到輕核時發生碰撞,將一部分能量轉移給被撞核,中 子本身被反彈,能量減少。被撞核愈輕,中子損失能量愈大。經過幾次碰撞,中子的動能就會減小到與熱運動能量相當,從而成為熱中子。 中子的這種減速過程稱為「常溫化」。

作用

熱中子易為重核吸收產生核裂變,使重核 分裂成中等質量的核,同時放出巨大的能量。 20世紀30年代以來,關於核裂變的研究導致了 原子彈和核電站的出現。

熱中子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是它的非彈性散射。由於熱中子的動能與 常溫下大多數物質內分子、原子的振動、轉動、 擴散等運動能量相近,因此可以通過熱中子對物質的散射效應來探測物質內部的微觀運動信息。根據中子具有磁矩並對同位素靈敏的特 點,熱中子散射可用來測定若干為X射線、紅外線、超聲波等技術手段無法獲取的數據。

60 年代以來,隨着核反應堆、粒子加速器等強中子源的出現,熱中子散射已發展為比較成熟的邊緣學科,在固體物理學、化學、磁學、冶金學等許 多領域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中國自行設計並在1981年初建成的第一座大型原子反應堆, 最大熱中子通量達620億/秒·厘米。這種高通量的原子反應堆可以同時生產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和超鈈元素,還可進行微量元素的活化分 析和單晶硅中子嬗變的技術研究和生產,為建造核電站和進一步發展原子科學提供了一種重要手段。

熱中子反應堆

熱中子反應堆,它是用慢化劑把快中子速度降低,使之成為熱中子(或稱慢中子),再利用熱中子來進行鏈式反應的一種裝置。由於熱中子更容易引起鈾-235等裂變,這樣,用少量裂變物質就可獲得鏈式裂變反應。慢化劑是一些含輕元素而又吸收中子少的物質,如重水、鈹、石墨、水等。熱中子堆一般都是把燃料元件有規則地排列在慢化劑中,組成堆芯。鏈式反應就是在堆芯中進行的。

中子分布區間

快中子能量高於1兆電子伏特、0.1兆電子伏特或者接近1兆電子伏特,有不同的定義。

慢中子能量小於等於一千電子伏特。

超熱中子能量在1電子伏特至10電子伏特之間。

高熱中子能量約0.2電子伏特。

熱中子能量約0.025電子伏特。

冷中子能量約5x10-3電子伏特至 0.025電子伏特。

甚冷中子能量約3x10-7電子伏特至 5x10-3電子伏特。

極冷中子能量小於3x10-7電子伏特。

連續區間中子能量從0.01兆電子伏特至25兆電子伏特。

共振區間中子能量從1電子伏特至0.01兆電子伏特。

低能區間中子能量低於1電子伏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