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知識的受難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入圍2021年沃爾夫森歷史獎短名單、《新政治家》年度圖書、《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牛津大學圖書館館長傾情講述,幾千年來焚書與救書的辛酸血淚史!
「哪裡有人放火燒書,最後就會有人放火燒人。」
對知識的肆意破壞常常是系統性的,是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發起 的攻擊。古代中國有「焚書坑儒」,英格蘭有宗教改革運動對修道院藏書的打擊, 德國則有納粹開展的焚燒猶太典籍的行動。另一方面,仍然有無數仁人志士為瀕於滅絕的知識和檔案赴湯蹈火,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除了知識存儲所面臨的政治災難,本書還提到了圖書館由於疏於管理造成的悲劇,作者及其親屬的意願導致的不可挽回的損失,數字時代信息保存與監管的缺失,以及巨頭科技公司壟斷的威脅……正如本書所言: 「圖書館和檔案館幾個世紀以來遭到的反覆攻擊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值得我們研究,而人們為了保護這些機構所持有的知識而做出的驚人努力值得我們讚頌。」
本書作者理查德•奧文登自2014 年以來擔任英國第二大圖書館——也是牛津大學主圖書館——博德利圖書館的館長,他在《焚書:知識的受難史》中對知識保存的危機逐一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和重現,不僅具有權威性,更傳達了作為一名知識保存者的洞見和擔憂。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之書」所具有的價值不僅在於帶領我們重回書籍受難的歷史情境,更在於喚起我們對知識存儲和保護的清醒意識,特別是意識到在「互聯網沒有記憶」的時代個人與社會面臨的危機。
媒體與名人贊
一部佳作,滿是精彩的故事和燃燒的熱情。
——《星期日泰晤士報》
引人注目,十分迷人,收穫良多。
——《文學評論》
當書被燒毀時,受到攻擊的不僅僅是文字……這本非同尋常的書應該激起我們思考和行動。
———《金融時報》
關於智慧和極大勇氣的故事。
———《衛報》
嚴厲的警告——真相本身正受到攻擊。
———《泰晤士報》
及時又權威。不僅觸及上層政治,還涉及信息技術和生死大戲。沒有誰比理查德•奧文登更有資格書寫這個主題。我太愛《焚書》了。
———菲利普•普爾曼,「黑暗物質三部曲」作者
如果你關心書籍,如果你相信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知識和文化遺產的破壞,那麼這將是一本精彩的讀物:既有力量又有先見之明。
————艾麗芙•沙法克,《名譽》作者
關於知識的價值和銷毀書籍所帶來的危險的重要警告,這個時代的必讀之作。
———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作者
知識的保存從來都是一項艱苦的鬥爭:享譽古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因管理不善而日漸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額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圖書館得以建成;納粹政權縱火焚燒了成千上萬冊猶太人的書籍;卡夫卡的手稿則有可能因為他生前的遺囑而不見於後世。在本書中,博德利圖書館館長理查德•奧文登橫跨三千年的歷史記錄和資料,介紹了從泥板到雲數據存儲時代的知識受難史,探討了知識保存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圖書管理員和檔案館館員等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和犧牲也在書中有精彩的呈現。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類文明史。通過此書,我們應該理解,圖書館和檔案館不僅僅是存儲文獻的地方,也與當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產生緊密的互動,為社會的健康運轉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奧文登也向整個社會提出倡議: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並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作者簡介
理查德•奧文登(Richard Ovenden),畢業於杜倫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並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擔任研究員。他自2014年起任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館長。在此之前,他曾在杜倫大學圖書館、上議院圖書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愛丁堡大學任職。他是古文物研究學會和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美國哲學學會的成員,還是《攝影師約翰•湯姆森(1837—1921)》的作者。他於2019年英國女王壽辰榮獲大英帝國勳章。
劉佳玥,倫敦大學學院碩士,近代早期研究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17世紀女性作者的手稿和出版物。
書評
智慧宮022。牛津大學主圖書館館長理查德·奧文登匯集多方資料,講述三千年來人類焚書和救書的辛酸血淚史:從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式微到宗教改革對英國修道院藏書的打擊,從拜倫的手稿被毀到違背卡夫卡的遺願。除此以外,本書也提到信息時代數據保存的隱患,如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巨頭公司對用戶數據的不當使用。作者也向整個社會提出倡議: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並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