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焦作大銅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焦作大銅馬騰飛,又稱銅馬,為銅製雕塑,建於1985年,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民主路與建設路交叉口 。雕塑長12米、高13米、重7噸,1985年12月30日揭幕,雕塑是一名騎士駕着一匹騰空而起的駿馬,寓意焦作人民奮發昂揚的精神風貌,這個鍛銅雕塑在當時是全國最大的。每當人們看到這尊雕塑,就會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最終必將騰飛的美好象徵。

雕塑歷史

20世紀80年代,焦作市在焦南豎起了一尊銅製雕塑,取名騰飛。雕塑是一名騎士駕着一匹騰空而起的駿馬,寓意焦作人民奮發昂揚的精神風貌。每當人們看到這尊雕塑,就會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最終必將騰飛的美好象徵。

《騰飛》雕塑,也叫「銅馬」,上世紀80年代所鑄,「落戶」焦作已有30多年的歷史,當地通稱雕塑附近地區為「銅馬」,許多商店都以「銅馬」為廣告招牌,就連附近的一個汽車站也被市民約定俗成地稱為「銅馬汽車站」。

張福海當時全程參與了銅馬雕塑的設計和建設。1984年,當時在市文化局工作的張福海接到上級通知後,開始籌備在焦作市建雕塑的工作。他被任命為市城市雕塑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在省雕塑辦、鄭州市雕塑辦設計的17件作品中,在張福海建議下,市領導最終決定採用省雕塑藝術創作室楊奇瑞設計的作品。根據考察,張福海認為這尊雕塑的高度要在12米以上,否則其美感就會受到影響。

當時受條件限制,我市沒有哪個企業能做這個雕塑的模具,只好讓鄭州一家企業代做。拉模具那一天,焦作市派出五輛大卡車和一個排的戰士趕到鄭州才將模具拉回來。在那個年代,銅板非常緊張,在社會上根本買不到,焦作市又通過省政府做工作,從洛陽拉回了一些銅板。經過張福海協調,製作雕塑的工作交由當時的焦作礦山機械廠來完成。在製作過程中,該廠工程師[1]劉寶生立了大功,對雕塑的抗風、抗雨、抗雪壓、抗腐蝕等性能方面的數據都進行了精確的計算,並嚴格按照這些數據製作雕塑,所以這個雕塑經過30多年的風雨洗禮直到今天仍英姿勃發。

雕塑做成後,長12米、高13米、重7噸。據了解,這個鍛銅雕塑在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怎樣安裝成了難題。當時的吊車非常少,張福海等人費了很多周折才從一家工廠找來了吊車

1985年12月30日,是雕塑揭幕的日子。這一天,揭幕儀式非常隆重,焦作市專門請來了全國雕塑辦和省建設廳、文化廳等部門的領導。放鞭炮、敲鑼打鼓,無論是市領導還是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搬遷爭議

主張拆除的理由是,雕塑所在的位置交通秩序不好,堵車現象嚴重,希望通過搬遷雕塑改善交通瓶頸。

2008年焦作「兩會」期間,市政協的馮立學等4名委員聯名交了一個提案,建議將雕塑搬遷,理由同樣是因為雕塑附近的交通堵塞問題。

該提案的內容是:八十年代,一座高13米、長12米、重8噸的騰飛銅馬在焦作南口落成,落成後的銅馬如今已是焦作市標誌性雕塑。騰飛雕塑代表了焦作人民奮發進取的昂揚風貌,給我市人民以精神鼓勵。但隨着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劇增。焦作市機動車每年以2萬輛的速度增加,焦作市增加的車輛中有90%是私家車。另有一些摩托三輪車搶占人行道,使本來就狹窄的人行道更加擁擠,致使行人擁堵快車道,影響了道路通行速度。而老城區的街道狹窄,十字路口建設立交橋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難。所以,建議將大銅馬雕塑搬遷至南口西南角(可在銅馬西南角建個休閒型的銅馬廣場)。既保留尊重了焦作市標誌性城市雕塑的原貌,又緩解了交通壓力,可謂兩全其美。

許多市民也認為,「銅馬」已經在市民的生活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記,輕易搬遷不合適。

焦作市公安交警支隊一名負責人介紹說,2004年,交警部門在《騰飛》雕塑周圍安裝了8組紅綠燈[2]。但在上下班高峰時期,交通還是容易堵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