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熊利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熊利澤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熊利澤,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北棗陽人,1980年9月考取第四軍醫大學軍醫系併入伍,1988年9月考取第四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等職,現為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院長[1]、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2]。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世界麻醉醫師聯合會亞澳區主席[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院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湖北棗陽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師、醫生

政 黨 ---- 中國共產黨

職 稱 ---- 教授

個人簡歷

熊利澤,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六級。2003年4-6月作為第四軍醫大學醫療隊隊長帶隊赴北京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圓滿完成任務,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立二等功。是《Canadian J Anaesth》國際編委、《中華麻醉學雜誌》和《臨床麻醉學雜誌》常

務編委、《國際麻醉與復甦雜誌》副主編、《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編委會副主任等。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科研基金和陝西省基金13項,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論文16篇,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5項科技獎勵。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所領導的學科為陝西省重點醫學學科和全軍麻醉技術中心。

研究方向

從事麻醉與疼痛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10餘年,立足本職,刻苦鑽研,勤奮工作,學術思想活躍,理論基礎紮實,在麻醉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在腦保護研究中,受"缺血預處理"和"缺血耐受"現象的啟發,首次報告了高壓氧預處理可誘導脊髓缺血耐受現象的產生,異氟醚、針灸和長時間吸氧等預處理可誘導腦缺血耐受,並探討了部分可能的機制,研究論文被SCI收錄5篇,其中有2篇被國際權威的麻醉學雜誌Anesthesiology和Anesthesia Analgesia刊出。在神經外科麻醉方面,根據病人顱內壓是否增高和術中是否會大出血,將顱腦手術病人劃分四大類,根據不同類別病人選擇不同麻醉方案,重點在切皮、鑽顱骨、切開硬腦膜、腫瘤切除等步驟時加深麻醉或加強監測,據此設計出靜脈複合麻醉方法,在西京醫院完成顱腦手術麻醉1萬餘例。在術後鎮痛研究中,發現術後疼痛應激不亞於手術刺激,可顯著影響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之間的雙向調控,抑制機體免疫功能。鎮痛治療則有助於調控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通過對12000餘例臨床病例研究觀察分析,確定了比較理想的藥物配伍和藥物劑量,實施"平衡鎮痛",達到了滿意的鎮痛效果,並以此為基礎,陸續開展了無痛分娩及晚期癌痛治療的臨床研究。

個人成就

先後獲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第二作者)、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二作者)、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作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軍隊課題3項,國家衛生部科研課題1項;培養碩士生19名;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5篇,2篇被國際麻醉學權威雜誌Anesthesiology和Anesthesia Analgesia刊出,1篇已被Canadian J Anesthesia接受。

現任職位

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常委、全國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醫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疼痛學會主任委員、全軍麻醉與復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麻醉學會副主任委員、《Candian J Anesthesia》國際編委、《中華麻醉學雜誌》等7個雜誌編委。

視頻

醫聊大咖說:熊利澤談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發展與特色 2021年6月12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