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丁頓極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丁頓極限(彩照)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愛丁頓極限指在球對稱前提下天體的輻射壓力不超過引力時的光度上限值。[1]

簡介

愛丁頓極限由阿瑟.愛丁頓命名。阿瑟·斯坦利·愛丁頓爵士,OM,FRS(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數學家,是第一個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自然界密實(非中空)物體的發光強度極限被命名為「愛丁頓極限」。

愛丁頓極限(Eddington limit)是根據引力和輻射壓力平衡計算得到的。

恆星內部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從內而外噴射出來。根據能量轉換形式,核聚變產生的熱能被物質吸收後其中一部分轉換原子的動能。由於原子以極高的速度在內核「掙扎」,恆星內核原子速度可以達到每秒數千甚至數萬公里。

因此高速運動的原子就會在高速運動下互相碰撞分離,而在這一過程中動能被轉換成了引力勢能,也就是物質之間會相互遠離,內核的動能在不斷的碰撞與向外衝擊下將動能一點點傳遞到恆星的外層,使得恆星外層的物質達到逃逸速度,最終導致外層瓦解。

如果恆星質量太大超過愛丁頓極限,內核產生的能量速率太大,恆星通過光輻射的散熱速度比不上能量產生速度,內核累積的大量能量需要得到宣洩,這些能量就會通過光能——]]》熱能、動能——]]》引力勢能的方式從內核傳遞到恆星的每一個部分。

由於最終轉換的形式是引力勢能,而引力勢能表現的形式就是相互遠離。因此恆星自身就會相互遠離,使得恆星各部分膨脹拉伸,最終外層結構完全瓦解。簡單的過程就相當於你在一個塑料袋裡用打火機點火,熱能推動空氣分子高速飛馳並相互膨脹,塑料袋就會被內部的熱空氣膨脹撐開。

視頻

愛丁頓極限 相關視頻

愛丁頓對愛因斯坦的支持是相對論的福音,學術真的不分國界和立場!
愛因斯坦:智商太高我能怎麼辦?怪我咯?#愛因斯坦與愛丁頓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