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是向暖而生的幸福(高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是向暖而生的幸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愛是向暖而生的幸福》中國當代作家高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愛是向暖而生的幸福

我一直懷戀小時候一次次流感來襲時的那個場景,因冷渾身瑟縮在被母親用厚厚的被子嚴嚴包裹着的暖窩裡,那時剛喝下紅糖熬製的姜水,慢慢感覺體溫在愜意地迴旋,不升不降,彼時生命剛剛好。靜靜地躺在那裡,聽母親在弄堂來回走動忙碌晚飯的細碎聲響,灶洞裡熱烈燃燒劈啪作響的柴火,還有掛在牆上滴答歡快從不懈怠的鐘表。我能感受到的整個時空,在我有限的小小的世界裡,這種幸福里氤氳着全都是愛。

當未知混沌的世界被慈母般的師者慢慢啟蒙頓開時,那片暗昧地帶透出了第一縷清晰的光亮,儘管那光線還微弱,但足夠點亮我小小心靈,那一刻我能真實地燭照自己,原來我的家境並不富有,父親因鍾情於他的木工手藝,一次次逃避社會主義公有制合理而促狹的生產分配製度,執鋸弄斧,遊走天下。當時一個家庭勞動力的空缺相對應的是那部分工分要不斷被扣除,這樣的後果自然是父親想讓家早日脫貧的願景不斷地被擱置,卻應運而生了一個年年因償資而饑荒累累的家庭。

當懵懂的靈魂開始覺醒,有知向無知滲透,感覺貧困帶來的威懾力不僅僅影射到衣食住行,還覆蓋着精神層面的種種,導致性情自卑、露怯、膽小、懦弱、落單、抑鬱......

每次穿着那雙被姐姐淘汰帶着補丁的棉布鞋時,對美還沒有正確認知和理解的我,總要梨花帶雨與母親哭鬧一陣,儘管在她百般說服和呵斥中不甘地妥協了,卻會執拗地將一種情緒暈染進一天的學習生活里,上課神情懨懨,下課落寞寂寂,不願融入群體中。這種生怕被小夥伴嘲諷的執念,陪伴着我走過窘迫的童年。那時,除了躺在病榻上被滿滿的情暖擁躉着,還有那個慈母般的師者每次搬來小椅子,讓我坐在她身旁為我梳頭的美好情境。記得她溫和中透着生命的馨香的聲音:「今天媽媽又忘了給你梳頭了吧,來,我給你梳梳頭。」我怯怯的且受寵若驚地坐在她身旁,感受着她愛的氣息,絲絲扣扣嵌入我卑微的生命里。

當我怯懦到連言談舉止都覺得負累時,她卻誇我是班裡最文靜的女孩;當我扭捏逼仄地寫下了人生中第一篇作文---《我的父親》時,她欣喜無比,當做範文在班裡誦讀。一次次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她溫情地推開了我的自卑,不知羨煞了多少女孩子。同一個空間裡,卻在某個晨曦散盡的課間或在某個冬陽暖暖的午後,在我有限的幸福感受里,那蕩漾着師嚴道尊的大愛一直漣漪般推己及人地湧向我人生的各個階段。

可是在成長過程中,生命最初的那些易感神經,不知不覺被瓷實的生活,被浮躁的現實,被膨脹的心欲,漸次忽視擠兌,幸福的感念變得遲緩而麻木。如我般許多人漸漸由自卑變得自信,由自信變得自負,又由自負演變成自是甚至偶爾的狂傲,有的在小有成就後,有的在小富即安後,有的在漫漫婚途中,有的在汗漫求職路上,生命的突變究竟始於何時又將蔓延到何時?或許這過程我們悄然不知,只有當靈魂發出悲涼的孤鳴時,傲居的心興許在落入塵埃剎那,才會再次觸摸到那些被封塵在生命淵藪里的卑微的幸福還有被這層幸福包裹着的所有愛。

愛是什麼?在主題教育課上,我選了英國作家、漫畫家賈爾斯.安德列亞的《愛是一捧甜甜的蜂蜜》作為活動主題,同孩子們一起探討學習關於愛所能展示出的感官和所表達出來的生命意義。

一隻小小熊在成長的過程中,媽媽陪伴在它身邊,卻放手讓它自己感受生命中各種愛帶給自己的幸福感。我們現在這些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蜜罐中,甜膩得都被弱化了感官,他們不知道親人們為他們營造的舒適的生存環境就是包含愛的一個最大的幸福指數,其次是日常生活中親人們對他們細碎幽微的照顧和關愛。

其實我開展這個主題教育是有的放矢的。之前園所里我最喜歡的一個男孩,只因我沒有滿足他玩橡皮泥的欲望,臨近放學時將一肚子怨言遷怒轉嫁到愛他至上的爺爺身上。一番撒潑撕扯後,爺爺想阻止他的行為,他竟大聲對爺爺吼道:「你滾!」他這一行徑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看到,大多人保持沉默,或許是對尷尬中的爺爺的一種尊重,或許是感同身受,眼前的這一幕何曾不是他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投影?但因一脈相承讓他們對自己無限量的付出和愛的給予視若平常,甚至認為不足掛齒,心性使然。然而他們忽視了孩子終要成長,自己也終將老去,當有一天你像孩子一樣需要被照顧被關愛時,你愛的回報還能索回來嗎?你們在孩子需要用生命感受愛的時候,沒有做好鋪墊,把一些他們本應用生命去感受的點點滴滴的情暖四捨五入般,忽略不計,不斷為孩子更新加載升級版的愛的籌碼。嚴絲合縫,讓他們看不到外面世界還有風雨彩虹,還有冰雪暖陽。他們自然覺得你們的付出與給予理應當,而若干年後當他們面對人生中排山倒海似的一些生命負荷時,因成長過程中對愛的感受和幸福的感念的空白,只能對突如其來的愛的轉換感到不堪負重,繼而怨天尤人。

一切還來得及,孩子尚小,對愛的理解還很朦朧。我相信及時地為孩子們補上以愛報愛的這一課,會多多少少喚醒他們對愛的混沌意識,像我當初對被愛包裹的幸福感有了真實的觸摸和認知那樣。

今天我很慶幸自己還能找回曾經的那些愛的感受,現實人生沒有磨滅我對幸福的最初理解,儘管如此卑微,但它是薄涼人世間的一縷暖陽,讓我懂得怎樣向暖而生,又怎樣將暖輻射給他人。 [1]

作者簡介

畢麗青,筆名高穹。70後人,生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中共遼寧省黨校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