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瑪》 | |
---|---|
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
作品中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當哈麗埃特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時,愛瑪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在愛着奈特利先生。這雖與她一開始就宣布的終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墜入情網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天真的誓言。該作品多次被搬上銀幕。[2]
基本簡介
作品名稱; 愛瑪 [3]
外文名稱; Emma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作 者; 【英】簡·奧斯汀
首版時間 ;1815年
字 數 ;294000
內容簡介
愛瑪是海伯里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兒,聰明美麗,從小受到家庭教師泰勒小姐的良好教育。父親的寵愛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使她養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
愛瑪二十歲那年,泰勒小姐嫁給了附近一位紳士韋斯頓,離開了伍德豪斯家,愛瑪在寂寞中認識了當地女子學校的學生哈麗特,與她交上了朋友。哈麗特是個私生女,姿容俏麗,性格溫順,非常可愛。愛瑪想方設法把她和青年紳士埃爾頓撮合在一起,叫她拒絕了佃戶羅伯特·馬丁的求婚。
其實埃爾頓的意中人不是哈麗特,而是愛瑪本人。埃爾頓本人非常勢利,根本就不會看上身世不明的哈麗特。愛瑪沒有撮合成功,又一次要為哈麗特安排一門親事,這次她為哈麗特選中的是韋斯頓前妻生的兒子弗蘭克。
然而弗蘭克半年前認識了海伯里村家道中落的貝茨小姐的外甥女簡·費爾法克斯,並且互相傾心,私定了婚約。但是兩個人並沒有公布婚約。
愛瑪對別人的婚姻干預,引起了她家的老朋友喬治·奈特利的不滿。他告誡愛瑪應該讓戀愛雙方自主地處理婚姻大事,別人干預只會把事情搞糟。
當弗蘭克與簡·費爾法克斯公布戀情之後,愛瑪難以置信。這也讓愛瑪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最終與簡·費爾法克斯成為了知心好友。
奈特利很器重羅伯特·馬丁,也經常幫助哈麗特,這樣使哈麗特對奈特利產生了崇敬和愛慕的感情。當愛瑪發現哈麗特崇拜的對象是奈特利的時候,她大吃一驚,原來她自己一直悄悄地愛着奈特利;奈特利常常指出愛瑪的缺點,其實心底里也有意於她。 泰勒小姐生了一個女兒,這使愛瑪開始嚮往家庭生活。經過一番周折,奈特利和愛瑪終於互吐衷情;羅伯特·馬丁在奈特利的幫助下,最後也得到了哈麗特的愛情。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愛瑪控制哈麗埃特的婚姻一事,不能說她是從私心出發。她確實關心和愛護哈麗埃特,在該書的許多篇章可以看到她總在為哈麗埃特的婚姻操心,而且從中她自己也得到了啟發。「她出於叫人無法承受的自負,自以為了解每個人的感情秘密;出於不可饒恕的自大,硬要安排每個人的命運。
結果證明,她全都做錯了。」她在為人作嫁時,沒有想到自己。可是等到她知道哈麗埃特愛上奈特利以後,她才突然發現自己一直愛着奈特利。故事發展在這裡有了一個急轉彎,她和奈特利成了夫婦。她原來反對哈麗埃特嫁給馬丁,後來也對他們終於結合感到高興。在愛瑪看來,馬丁不配做哈麗埃特的丈夫和哈麗埃特不配做奈特利的妻子是同樣的道理。婚姻應當門當戶對,這正是當時社會的婚姻關係,奧斯汀提出的解決婦女問題(自然包括婚姻問題)的辦法是嚴肅的,然而表現在她的作品裡又增添了喜劇色彩。在19世紀初,英國流行着一些感傷小說,奧斯汀現實主義的小說使讀者聞到一股清新的氣息。
奧斯汀在小說《愛瑪》中講述的大多是平凡生活中的家庭瑣事,作者塑造了一個聰明智慧,思想獨立的女性形象。主人公愛瑪在男權社會中要求男女思想的平等,有自己明確的婚姻觀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奧斯汀的女性主義觀點。奧斯汀以其獨特助女性視角,深刻剖橋了由男性掌控社會的現實,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處境。作者批判了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同時也肯定了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因此,這部小說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深遠的社會現實意義。
創作背景
奧斯汀來到倫敦去照顧弟弟亨利的時候。亨利是一位教士,住在文藝界人士聚居的切爾西的漢斯的家。當時給他看病的是攝政王的一個御醫,這位醫生也因此知道了《曼斯菲爾德莊園 》和其他幾部小說作者的秘密。而據說王子一直對這幾部匿名出版的小說非常欣賞,在知道這個秘密後,他非常優雅和善地通過他的牧師克拉克先生通知奧斯汀小姐,告訴她如果手上還有新作的話,她隨時可以獻給王子殿下。《愛瑪》就是獻給王子殿下的作品。
《愛瑪》是1814年1月開始動筆寫的,1815年3月底寫完。在這期間,《曼斯菲爾德莊園》出版後頗受讀者歡迎,於是這部《愛瑪》在這年年底順利地問世了。一年多以後,奧斯汀去世,《愛瑪》成了她生前最後一部與讀者見面的小說。
作品影響
雖然《愛瑪》在中國讀者中的影響不如《傲慢與偏見》那樣大,但它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奧斯汀在藝術手法上最成熟的作品。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評論界還有一種趨勢,把《愛瑪》看作是「超越時空和作者的一個自足的文本,可以不管時代背景和永遠也無法知曉的簡·奧斯汀的觀點而僅僅根據作品本身來對待」。簡·奧斯汀曾把《愛瑪》獻給英國攝政王(喬治四世)。王子的秘書正式回函向她表示謝意。
作品評價
英國文藝批評家凱特爾博士(Dr.Kettle):(《愛瑪》是奧斯汀生平所寫過的「最偉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英國歷史小說家司各特《一篇未署名的關於〈愛瑪〉的評論》:「(《愛瑪》中)作者對人世的了解,以及讀者一定會認識到的她那種表現人物的特殊的老練手法,使我們想起了佛蘭德斯畫派的某些優點。」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他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妻子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顯示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該地去世,於是奧斯汀和母親、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喬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可是治療,可是醫治無效,不幸於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懷抱里。她終生未婚,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