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湖(李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父親湖》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青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湖
公元一九八二年的一天,父親又一次站在水庫大壩上。此時距水庫關閘蓄水已過去好多天了。看到眼前平靜的水面和山的倒影,父親習慣地扶了扶草帽,一任山風掀起衣襟。與6年前相比,他顯得衰老了不少:額頭的皺紋更深了,面孔更瘦更長了。畢竟已是五十五歲年紀的人了。不知站了多久,父親慢慢走下大壩,向庫區走去,一邊用腳踩踩大壩上夯實的黃土。隨後他又蹲下,用手撫摸方石間的水泥勾縫。他看得很細,很認真,很專注。越往下走,離水越來越近了。在父親面前,水向遠處平鋪開去,藍天、白雲全在水中。微風吹拂,水面層層漣漪,一如父親的縷縷思緒 ……
不知為什麼,父親的腦海里總是出現鄉間求雨的場景:赤日炎炎,禾苗枯焦。大道上,一列漢子抬着轎子,轎子中豎立龍王雕像。轎子前面有幾個漢子扛着彩旗開路,轎子後面跟着幾個漢子,一邊敲鑼打鼓一邊高喊龍王名諱。所有漢子都是裸露着上身,光着頭,一任烈日暴曬,他們要走遙遠的路,到遙遠的龍王廟取一點水。
來湯池工作已快十年了,父親又想起初到湯池的情形。在湯池拖拉機站下車,接站的人把父親簡單的行李放在板車上。要走過一段長長的坑坑窪窪的機耕路,才到公社駐地。這一段路,父親走得很累:這裡就是天堂,這裡就是著名的湯池畈,可是眼前卻見一大片一大片的白沙將良田覆蓋。路上塵土飛揚,路邊有的稻田接近乾涸,禾苗行將枯萎;有的稻田田泥開裂,宛若大嘴。
一夜無眠。第二天,父親便一頭扎到鄉下。三年間,很少開會,辦公室里你很難與他謀面。他和他的同事全都在水利興修的第一線。公社大院,白天一片鳥鳴,食堂餐客寥寥:父親的「衙門」十分清靜。三年間,父親一邊興修水利,一邊思忖:小修小補,忙忙碌碌,終難治本。要立足全局,要解決主要矛盾。如果在湯池河的上游建一水庫,湯池缺水的問題就能徹底解決,還能惠及縣城人群。到那時,萬畝農田將旱澇保收,天堂也將名副其實。父親為此興奮不已。父親很想把這一「幸福」告訴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可他的想法總是被同志們否定。但父親畢竟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一方面走群眾路線,一方面走「上層路線」。一有空他就往縣城跑。不是找領導做思想匯報,就是拉着水電局的技術人員考察地形。一度時間,就連我們這些孩子也認為父親與水電局長關係最鐵、最硬。
一九七六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湯池人難忘的一年。父親清晰地記得,大年剛過,他就召開黨委會。在會上,他再次提出「要想富,修水庫」的主張。一天的會議十分精彩,贊成與反對的理由充分,你來我往,針鋒相對。反對意見集中為兩點,其一,地點不好。此處是有名的風口,十年前縣委副書記曾在此鎩羽而歸,無功而返。其二,民力不支。舉全社之力,百姓會怨聲載道。最後表決,贊成者勝出。父親沒有喜形於色,只是感到重任在肩。第二天,三級幹部大會召開,父親沒有動員,大家心知肚明,一場大戰就在眼前。為了一日三餐,謀及子孫後代,湯池人別無選擇!
作者簡介
李青,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