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田雪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中國當代作家田雪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追完《知否 知否》,多次出現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的箴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一大家,四個女孩兩個男孩因為從小受的家教不同,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同,最終命運也大相徑庭。父母之愛子,給孩子幼小的心裡播下善良的種子,只有種下善的因,才能結出善的果。

知否》劇中,墨蘭因嫉妒明蘭,在打了明蘭一個耳光後,竟用破瓦片去劃明蘭的臉,對於一個女孩子,割花臉毀容這是要人命的事,墨蘭之所以能下此毒手,是因為她小媽的「薰陶」,她的小媽怎樣施心計,耍心眼,墨蘭從小耳聞目睹,自然無師自通,而如蘭之所以率性純粹善良,這跟她的母親王夫人的教導密不可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為人處事走得正,行得端,人品佳,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祖母中毒,明蘭挺着大肚子,雖傷心欲絕,但還是不放過蛛絲馬跡,查明真相,為祖母伸冤,她衣不解帶,守在祖母身邊,明蘭的孝心,感恩之心令人感動,而同是祖母的孫女——墨蘭,則唯恐家中不亂,放走罪魁禍首,一心想置明蘭於死地。心之冷漠,狠毒令人心驚。追根溯源,還是她的小媽,處處想算計,事事出風頭,口無遮攔,口是心非,她的一言一行根植於女兒心中,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放大鏡,孩子會把父母的惡習表現得「淋漓盡致」「過猶不及」。

墨蘭覺得家人對她的付出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稍有不順心,一哭二鬧三上吊,仗着父親的偏袒,肆無忌憚,得寸進尺。墨蘭一心嫁入豪門,這無疑是她小媽從小給她灌輸的錯誤三觀,爭強好勝,剛愎自用,心裡被嫉妒這條毒蛇噬咬着, 她的心田裡種下了一顆欲望的種子,地位權勢,金鏤玉衣,什麼都想要,一心想攀附豪門,嫁得比另外兩個妹妹風光,不惜丟掉自尊與矜持,終於算計成功,但結果被貪婪的火焰炙烤着,容不下丈夫的妾室,婚後收穫的是無盡的苦悶和折磨。在賽馬場上,墨蘭在眾多名門閨秀,達官貴人面前表現得知書達禮,才情一絕,似乎正眼誰都瞧不上,傲慢無禮,而各方面都優秀的明蘭從不露半點鋒芒,正是自知,在身邊的人身上取長補短,博採眾長,更努力優秀,在嫁入顧候府後,她能獨當一面,並能理直氣壯地要護顧延燁周全,這種自信自強自立是她從小磨礪出來的。

可見父母之愛子,則為孩子的品行作為第一計。讓孩子學到謙恭孝禮讓,自立自強自尊自愛,這才是做人之本。聯繫現實生活,有些孩子含着金鑰匙出生,在蜜糖罐里長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嚴重的「王子公主病」。以至於結婚後,男主打着遊戲,餓着肚子等加班晚歸的妻子,妻子一回家,丈夫就喊餓,讓妻子快做飯。妻子沒好氣地問「為何不自己做飯吃?」男曰「我不會,我沒做過。」「你以後自己學做飯。」「不,我媽都沒讓我做過,你讓我做家務,我回我媽家去。」妻怒氣衝天「多大人了,還靠七十歲的媽,好意思嗎?家是我們倆的,你以後要負起責任來。」「啃老族」永遠都長不大,永遠沒有責任心。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中的種樹人,他讓桃花心木自己學着尋找水源,因為他澆水的不確定性,他的「狠心」讓桃木心木自己拚命,拚命讓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扎得更遠,才可能讓桃木心木長成供人仰視的參天巨木。父母對孩子,也要像種樹人一樣,不能得「愛子病」。不要讓孩子總覺得父母對他們的付出天經地義,理所應當,這些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回報,名符其實的「白眼狼」。而甘願為孩子的衣食住行當全職「保姆」的父母,這種愛是「畸愛」,怕孩子受委屈受挫折受苦受累,把孩子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鳥籠里的「金絲雀」,經不起「風吹雨打」,而有些家長事事滿足孩子,一有不順心,家裡鬧得天翻地覆,活生生地培養成了「霸王龍」;有些家長事事為孩子作主,孩子一遇到點事就成了「沒頭蒼蠅」……而有些孩子的成長環境,雖沒有優越條件對孩子過度呵護,更沒有條件讓孩子養尊處優,但卻磨練了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養成了孩子吃苦而不言苦,懂事而不嬌氣的堅韌。

父母若從小給孩子的心田裡種下一顆溫情的種子,用一顆善良質樸真摯的心去感知和體會這個世界,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包容和接納這個世界,便會收穫幸福和安寧。父母之愛子,與其給他金錢,豪車,房產,不如 讓他具有良好的教養,豐盈的內心,善良的品行,獨立自強的人格。 [1]

作者簡介

田雪梅,甘肅永昌人,喜歡筆述我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