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片治肯特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片治肯特古城(Ancient Penjikent)位於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片治肯特城東南1.5公里處,是古代的中亞城市遺址,始建於5世紀,曾是嚈噠的首府,繁榮於7—8世紀之交。722年首次被阿拉伯人征服,部分毀於火,760年全部毀廢。

片治肯特古城包括城堡、城區、農莊和墓地4個部分。城堡在遺址西部,有牆三重,裡邊建有宮殿和可供居住的望樓。城區位於城堡東面的高地上,面積約19公頃。

歷史沿革

該城始建於5世紀,繁榮於7~8世紀之交,722年部分毀於阿拉伯人入侵而迅速衰落,760年全部毀廢。

1946年起發掘。

建築格局

遺蹟城址包括城堡、城區、農莊和墓地4部分。城堡在遺址西部,有牆三重。城堡內建有宮殿和可供居住的望樓。城區位於城堡東面的高地上,與城堡隔一條泄水渠。城區東、南兩面用土坯和草泥修建城牆,西、北兩面憑地勢據守,面積約19公頃。主城門在南城牆中央。城牆上建有橢圓形望樓。在重要地段,城牆內面有台階可登臨城牆。城內廣場的東側由縱橫相交的街道隔成街坊。房屋以草泥和土坯築牆。

主要建築

6世紀始出現二層樓,8世紀時有三層樓。住宅一般建有柱廊和一個方形正廳,廳內的天花板用4根華麗的雕柱支撐,牆上繪滿壁畫[1],估計為貴族宅第。在廣場西側的城區中心,有兩座土坯砌築的神廟南北並列,主要建築均為東西三進的門廊、大廳和「至聖所」,以東西向道路為軸心。這些神廟的規劃類似貴霜甚至希臘–巴克特里神廟的實例。城區以東沿灌溉渠兩岸建有農莊,住宅也是兩層樓房。墓地位於城區南面,死者按祆教習俗埋葬:屍骨收入長方形陶棺後,葬於地面上用草泥或土坯築成的小屋形墓內,並以器皿、錢幣、首飾等物隨葬。

藝術遺存

該城的最大特點是有大量壁畫、灰泥雕塑[2]和木雕等藝術遺存,年代均屬7~8世紀。私人住宅里壁畫較多。通常在大廳正對入口處有一幅很大的神像,其他地方則是較小的壁畫和裝飾板與橫飾帶。

壁畫氣派宏偉,有的長達15米,題材為各種宗教儀式、史詩故事、神話傳說、貴族和武士宴飲場面以及美女、妖魔和神怪等,有的壁畫帶有題記。在一住室中,發現有國王與農民共宴圖、騎士隊廝殺圖、兩勇士決鬥圖、婦女彈奏豎琴圖等。在一幅四歌女圖壁畫下面發現一幅舊壁畫,表現一對像是漢人的男女,這是漢族與粟特發生交往的實證。有些壁畫在海藍色的背景上用赭石色勾勒出人物,這樣的色彩選擇、人物姿勢和構圖樣式與伊朗、吐火羅斯坦的壁畫類似。灰泥雕塑有人物、海怪、蛇和魚的形象,似反映祭祀水神的儀式,估計與崇拜水神和澤拉夫尚河神有關。人物形象的造型手法具有古典寫實藝術的特點,整個構圖與印度古代藝術相似。其他比較重要的發現,一是彩色灰泥巨像,表現一女神升登寶座,周圍環以火焰;一是三頭六臂神像,與印度三位一體神頗相類似。在出土的木雕中有高度幾與真人相等的木雕女像,具有印度風格。

古代片治肯特藝術的內容和風格反映了與中亞其他城市以及同中國、伊朗、印度等地的聯繫。其他遺存在城區東部發現建有手工業作坊和店鋪的市場。城址各處均出有陶器、金屬器、玻璃器和其他手工產品,從金屬器皿中可看到拜占廷、伊朗、突厥和中國的樣式。發現數千枚阿拉伯和粟特的銅錢和銀幣。粟特錢幣上鑄有粟特統治者的名字。還發現過一份基督教文書和有佛教銘文的陶器。有的陶片上載有完整的粟特字母表。

考古發現

中國文獻所記昭武九姓米國治所缽息德城,一般認為即片治肯特城址(馬小鶴《米國缽息德城考》,1987年),位於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片治肯特市澤拉夫善河南岸一處高地,北望突厥斯坦山,南倚澤拉夫善山,西距撒馬爾罕約60公里。適處索格底亞那腹地經澤拉夫善河谷通往烏什魯薩那之孔道。

1946年起,考古隊對片治肯特城址持續進行系統性發掘工作,城內建築遺蹟得到全面揭露(盧湃沙等《2014年片治肯特考古報告》,2015年)。

研究價值

成為中亞考古學上最引人注目的發現,對研究粟特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