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長裙(張曉風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仔長裙》是中國台灣作家張曉風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牛仔布,是當然該用來作牛仔褲的。
穿上牛仔褲顯然應該屬於另外一個世界,但令人訝異的是牛仔布漸漸地不同了,它開始接受了舊有的世界,而舊世界也接受了牛仔布,於是牛仔短裙和牛仔長裙出現了。原來牛仔布也可以是柔和美麗的,牛仔馬甲和牛仔西裝上衣,牛仔大衣也出現了,原來牛仔布也可以典雅莊重的。
我買了一條牛仔長裙,深藍的,直拖到地,我喜歡得要命。旅途中,我一口氣把它連穿七十天,髒了,就在朋友家的洗衣機里洗好、烘好,依舊穿在身上。
真是有點瘋狂。
可是我喜歡帶點瘋狂時的自己。
所以我喜歡那條牛仔長裙,以及長裙時候的自己。
對旅人而言,多餘的衣服是不必的,沒有人知道你昨天穿什麼,所以,今天,在這個新驛站,你有權利再穿昨天的那件,旅人是沒有衣櫥沒有衣鏡的,在夏天,旅人可憑兩衫一裙走天涯。
假期結束時,我又回到學校,牛仔長裙掛起來,我規規矩矩穿我該穿的衣服。
只是,每次,當我拿出那條裙子的時候,我的心裡依然漲滿喜悅,穿上那條裙子我就不再是母親的女兒或女兒的母親,不再是老師的學生或學生的老師,我不再有任何頭銜任何職份。我也不是別人的妻子,不管那四十二坪的公寓。牛仔長裙對我而言漸漸變成了一件魔術衣,一旦穿上,我就只是我,不歸於任何人,甚至不隸屬於大化,因為當我一路走,走入山,走入水,走入風,走入雲,走着####事實上竟是根本把自己走成了大化。
那時候,我變成了無以名之的我,一徑而去,比無垠雪地上身披腥紅斗篷的寶玉更自如,因為連左右的一僧一道都不存在。我只是我,一無所系,一無所屬,快活得要發瘋。
只是,時間一到,我仍然回來,扮演我被同情或羨慕的角色,我又成了有以名之的我。
我因此總是用一種異樣的情感愛我的牛仔長裙——以及身系長裙時的自己。[1]
作者簡介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它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作品富有人道精神,並蘊含愛國懷鄉情感。其作品曾獲台灣中山文藝獎、編劇金鼎獎、香港基督教文學獎、台灣文藝散文獎等。 [2]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裡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致、淒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里,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