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奶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奶泡(學名:Rubus corchorifolius L. f.),又名 山莓、山拋子、

牛奶泡、撒秧泡,三月泡、四月泡、龍船泡

大麥泡、泡兒刺,刺葫蘆、饅頭菠、高腳波、山泡,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時為柔毛。

單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多生在向陽山坡、山谷、荒地、溪邊和疏密灌叢中潮濕處,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花期2-3月,果期4-6月。

具有澀精益腎助陽明目、醒酒止渴、化痰解毒之功效,主治腎虛、遺精、醉酒、丹毒等症。

葉性微苦,解毒、消腫、斂瘡等、咽喉腫痛、多發性膿腫、乳腺炎等症。中國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國均有分布。朝鮮、日本、緬甸、越南也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樹莓 ,拉丁學名 : Rubus corchorifolius L. f.[1]

別稱: 三月泡、四月泡、山拋子、刺葫蘆、懸鈎子、饅頭菠、高腳菠等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主要價值

山莓是灌木型果樹,生態經濟型水土保持灌木樹種,在歐、美一些國家早已廣泛栽培,並形成產業化發展,

引入中國後也得到快速發展,在很多省、市、自治區都得到廣泛種植。

因其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所以經濟效益較好。

藥用

為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以根和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自春至秋可采葉,洗淨,切碎曬乾。

性味

根:苦、澀,平;葉:苦,涼。

功能主治

根:活血,止血,祛風利濕。用於吐血,便血,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

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葉:消腫解毒。外用治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根0.5-1兩;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製藥

從RubusidaeusL.和RubuschamaemorusL.植物中提取的類黃酮、五羥基黃酮、4,5,7-三羥基黃酮均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

譚明雄等報道茅莓葉揮髮油對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有明顯的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濃度(MIC)在10g/mL,10g/mL情況下可以完全抑制桿菌的繁殖,其抑菌活性優於對照藥物鏈黴素和磺胺類藥物。

抗腫瘤作用

從傳統中藥菰帽懸鈎子中提取三種烏素烷型三萜糖酯對人肝癌細胞BEL-7402、人白血病細胞K562、小鼠色素瘤B16的體外抗腫瘤活動。

發現兩種三萜糖酯對這些癌細胞的半數抑菌濃度在25.8-113.3ug/ml之間。

較陽性對照柔紅黴素活性弱(4.7-20.9ug/ml),

發揮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為五環三萜化合物,五環蘭萜2位上的羥基在降低了三萜糖酯的抗癌性。

抗氧化作用

懸鈎子植物中提取的芪類成分、花青甙、維生素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

血管方面的作用

茅莓水提物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延長纖維蛋白溶解時間,從而抑制體內血栓形成。

茅莓水提物還可以增加離體大鼠心臟冠脈流量,

對抗垂體後葉素誘發大鼠缺血性心電圖改變,增加小鼠常壓和低壓下的缺氧耐力。

抗炎作用

對托盤莖葉的水煎劑及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進行藥理研究,

證明其水煎劑具有明顯的止血、凝血、抗炎、鬆弛離體兔腸平滑肌和大鼠子宮平滑肌作用。

抗炎作用源自該植物中的鞣花酸。

生長習性

山莓多生於向陽山坡、溪邊、山谷、荒地和疏密灌叢中潮濕處。海拔200-2200米。

特別是剛開墾的生荒地,只要有山莓營養繁殖體,即以根櫱芽成苗,改變周圍生境。

系荒地的一種先鋒植物,耐貧瘠,適應性強,

屬陽性植物。在林緣、山谷陽坡生長,有陽葉、陰葉之分。

其他作用

懸鈎子植物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

因此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種子油中亞油酸、亞麻油酸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

還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等顯著的生理活性。

洪振豐等人研究發現粗葉懸鈎子粗提物對小鼠實驗性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和治療作用。

從山莓中已經探明的成分看,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氧化高效性與低毒性、抗衰老等生理活性。

東莨菪內酯具有一定的鎮痛、抗炎、祛痰和平喘的作用,

口服香豆素250mg/kg時,對正常的和糖尿病大鼠都有顯著的降糖作用。

茶多酚具有降壓、降血脂、抗突變、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菌消炎的功效,

還具有消除自由基、防癌抗癌、抗脂質過氧化及抗衰老等作用。

SOD在防輻射、抗衰老、防止腫瘤等方面有獨特功能,

添加到藥品、化妝品中能起抗炎、抗衰老作用,添加到食品中則有保健作用。

食用

果味甜美,含糖、蘋果酸、檸檬酸及維生素C等,可供生食、制果醬及釀酒。

山莓漿果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

具有促進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抗病的作用。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時被柔毛。

單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有時近截形或近圓形。

上面色較淺,沿葉脈有細柔毛,下面色稍深,

幼時密被細柔毛,逐漸脫落至老時近無毛,沿中脈疏生小皮刺,邊緣不分裂或3裂。

通常不育枝上的葉3裂,有不規則銳鋸齒或重鋸齒,基部具3脈。

葉柄長1-2厘米,疏生小皮刺,幼時密生細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具柔毛。

花單生或少數生於短枝上;花梗長0.6-2厘米,

具細柔毛;花直徑可達3厘米;

花萼外密被細柔毛,無刺;萼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毫米,頂端急尖至短漸尖;

花瓣長圓形或橢圓形,白色,頂端圓鈍,長9-12毫米,

寬6-8毫米,長於萼片;雄蕊多數,花絲寬扁;雌蕊多數,子房有柔毛。

果實由很多小核果組成,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1-1.2厘米,紅色,密被細柔毛;核具皺紋。花期2-3月,果期4-6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