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心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心梨

牛心梨,學名牛心番荔枝,拉丁學名(Annona reticulata L.)。喬木,葉長圓披針形,花黃色略帶淡綠,果實漿果,外被毛刺,外形若牛心,又似釋迦的番荔枝,因而稱為牛心番荔枝,種子褐色。為熱帶著名水果。果、皮、種、葉皆可入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牛心番荔枝

分布區域; 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

別稱; 牛心果(雲南)、牛心梨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族; 番荔枝族

目; 毛茛目

科; 番荔枝科

拉丁學名; Annona reticulata L.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屬; 番荔枝屬

形態特徵

牛心番荔枝,喬木,高約6米;枝條有瘤狀凸起。葉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9-30厘米,寬3.5-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至鈍,兩面無毛,下面綠色;側脈每邊15條以上,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葉柄長1-1.5厘米。總花梗與葉對生或互生,有花2-10朵;花蕾披針形,鈍頭;萼片卵圓形,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外輪花瓣長圓形,長2.5-3厘米,肉質,黃色,基部紫色,外面被疏短柔毛,邊緣有緣毛,內輪花瓣退化成鱗片狀;雄蕊長圓形,藥隔頂端近截形;心皮長圓形,被長柔毛,柱頭突尖。果實由多數成熟心皮連合成近圓球狀心形的肉質聚合漿果,不分開,直徑5-12.5厘米,平滑無毛,有網狀紋,成熟時暗黃色;果肉牛油狀,附着於種子上;種子長卵圓形。花期冬末至早春,果期翌年3-6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樹皮:澀、平。收斂。果實:苦,寒。驅蟲,止痢,健脾胃。葉:用於咳嗽痰喘。種子及葉:殺蟲。

性味歸經

苦、寒。胃、大腸二經。

藥用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療癬。用於腸胃濕熱所致腹瀉、赤白痢疾、頑癬疥瘡。斂肺降火。用於咳嗽,肺虛久咳,發熱,症見乾咳痰少,或聲音嘶啞,午後微熱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一12克。外用:搗敷。

生物價值

果可食用,為熱帶地區著名水果,含蛋白質1.60%,脂肪0.26%,糖類16.84%。紫膠蟲寄主樹。

產地生境

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有栽培。原產熱帶美洲;現亞洲熱帶地區均有栽培。

文獻考證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Annona reticulata Linn. Sp. Pl. 537. 1753; Hayata, Ic. Pl. Formos. 3: 12. 1913; Bail. Man. cult. Pl. 419. 1949; 胡先驌, 經濟植物手冊, 上冊 402.1955;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ed. 2, 17a, 2: 149, fig. 34 (A). 1959; 劉亞經, 台灣木本植物志 125. 1972; 李秉滔, 植物分類學報14 (1): 99. 1976.[1]

參考文獻

  1. 牛心梨, 有道youdao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