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皮消(學名: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是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塊狀;莖圓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膜質,被微毛,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聚傘花序傘房狀,着花30朵。蓇葖雙生,披針形,長8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種毛白色絹質。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於中國和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西藏、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生長於從低海拔的沿海地區直到3500米高的山坡林緣及路旁灌木叢中或河流、水溝邊潮濕地。
塊根可藥用,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食積腹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形態特徵
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塊狀;莖圓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膜質,被微毛,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2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
聚傘花序傘房狀,着花30朵;花萼裂片卵狀長圓形;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反折,內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肉質,鈍頭,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1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雙生,披針形,長8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種毛白色絹質。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和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西藏、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生長於從低海拔的沿海地區直到3500米高的山坡林緣及路旁灌木叢中或河流、水溝邊潮濕地。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準備好的苗床上,開穴直播。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穴深3厘米,種子應先溫水浸泡催芽,或沙藏後播種,每穴3-4粒。覆土不能過厚,以不見種子為度,覆土後蓋草,最好是蓋薄膜,以提高土壤溫度,加強保濕,促進種子出苗。
根狀莖苗繁殖:根狀莖苗是指由根狀莖梢抽出地面的苗莖。將藤理順,選擇健壯藤,每2-3個藤節挖4-5厘米深左右土溝,放溝內用濕潤泥士壓緊,露出葉柄葉片。按此方法間隔3-4個藤節再埋藤,每根主藤可以壓多個藤節,藤尖留50厘米左右即可。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開闊,陽光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為疏鬆的沙質壤土為宜。低洼積水,蔭蔽少光,土質過於黏重的土地不宜種植。施土雜肥15000千克/公頃,深耕30厘米左右,整平耙細後,開溝作畦,畦寬3米左右。苗床大小應根據地形,並有利於排灌、田間操作及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定。
種苗移栽
實生苗移栽:當幼苗到6厘米左右時,便移種到畦地。行距40-50厘米,株距25厘米,每畝5000株,開溝或作穴,移栽深度為5-6厘米。
根莖苗移栽:選粗狀苗莖於其根際處以下截取2或3節根狀莖,稍帶宿土,摘除苗莖梢,3對葉,定植後澆足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種子出土後,揭去稻草或薄膜,做好間苗補苗。應及時鬆土除草,促進幼苗生長。8月以後,根狀莖向四周伸展,應停止鬆土,用手拔除草。
培土追肥:種苗長出第3對葉片時,應進行追肥,每半個月1次,直到8月上旬為止。施以腐熟人糞尿。8月中旬和9月上旬,應各培土施過磷酸鈣或複合肥1次。培士3厘米。
灌溉排水:牛皮消喜濕潤、耐塞耐旱,但有旱情時必須進行灌溉,保持田地濕潤,若久雨不晴要及時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