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背上,那漸行漸遠的時光(魏太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背上,那漸行漸遠的時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牛背上,那漸行漸遠的時光》中國當代作家魏太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牛背上,那漸行漸遠的時光

童年是難忘的,牛背上,那純真快樂的童趣,尢為難忘。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娃兒多,大人照管不過來,都是一潑大小一起玩耍。 每天在阿春、阿虎相約下,滿街跑耍,滿河洗澡,天真爛漫,簡單又快樂。

小夥伴們經常偷吃菜地里的海椒,光着屁股石頭上曬褲子,下河逮魚蝦,上山摘野果,罩麻雀,粘蜻蜓,扒拖拉機,爬樹摘柑。最開心的事兒,就是騎牛。

記得,那些年生產隊養了10多頭水牛,圈養在生產隊的牛圈房裡。牛圈房有半個籃球場大,上下兩層結構。下層石牆圍砌,牛拴在下層。上層木結構,有梁和橫木連着,用於堆放草料和涼曬青草。要騎牛,就要到牛圈房來。

騎牛,要講技巧,不能直接翻爬站着的牛。因為牛高人矮,牛肚鼓園,像翻牆一樣要想爬上牛背,顯然是不行的。找一頭臥躺嚼草的牛,翻上牛背,拍打牛身,牛站起來就可以了。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抓一把青草丟給牛,趁牛低頭吃草的時候,踩着牛頭牛角上去。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爬上石牆,順着梁和柱移動,最後移動到牛背上。

上了牛背,小夥伴們,別提有多開心高興了。牛是栓着的,走不了幾步路,多數時間,只能前後左右移動步子。牛背光禿禿,沒有可依賴的東西,不過,牛背寬大,坐上去,還是穩穩噹噹的。

小夥伴們在牛背上嘻戲打鬧,盡興玩耍。剛開始,每人找一頭牛,想辦法騎上去。過一會兒,阿虎、阿春就會調換牛,大家只好輪換騎。到最後每個人站在牛背上,從這頭牛背,走到那頭牛背,一個個步履輕盈,如履平地。還是有失足的時候,阿秋、阿兵就經常從牛背上滑落下來。還好,不會摔傷,牛圈除了牛草就是牛糞,運氣不好,就是一個大花臉,抬起頭來,定會把大伙兒全部逗笑。

騎牛,還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不騎大牯牛,大牯牛性情暴烈,難以駕馭。不騎紅眼牛,眼睛潮紅的牛,容易被激怒,有潛在危險。不騎受傷病牛,傷病牛不堪負重。騎上牛背,走出牛圈,遇到上坡的時候,身體順勢俯身,緊貼牛背,下坡的時候,身體稍作後仰。牛一般不會像馬一樣,跑動起來,相對來說還比較安全。

田地里,牛靜靜的在啃食青草,移動很慢,步子很小。牛背上,可以盤腿而坐,可以看書,可以稍作打盹。更多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原野上,蒼穹下,少年端坐牛背,頭戴斗笠,吹笛,看書,那景象,猶如畫卷,自然唯美,人物恬靜,美輪美奐。

歲月如流水,星移斗轉。恍惚之間,在家鄉老街小巷,黎明或傍晚,使役人肩扛犁耙,牽牛穿行,那情景,歷歷在目。依稀之間,偶爾傳出清脆的布穀鳥鳴,讓時光輪迴。陽光下,田園澤國,折射出生機耀眼的亮光,幾頭牛,幾個使役人,平靜安寧。遠看,靜默佇立,近觀,肅然起敬,一樣的動作,一樣的號聲,翻開黑色泥土的芳香,撒播希望的種苗,期待下一個金色季節的豐收。那映象,美麗如畫。

多少年後,當年的阿春、阿虎和阿兵都已兒孫滿堂,我也步入「知天命「。當牛背上的童趣嬉鬧、黃昏暮色里的牽牛晚歸、水墨畫卷般的田園勞作,在時光分分秒秒里,斑駁脫落,在人們的視線里,漸行漸遠的時候,我仍然相信,那一幅幅,那一幕幕,仿佛還在昨天,並未遠去。那是家鄉最生動親切的人文景觀寫照,是人和動物最和諧自然的故事縮影。在你我記憶深處,散發着雋秀溫暖的光芒,史詩般地被歲月浸染,被時光沉澱,如夢如歌,如詩如畫,在無限感動與懷念的心靈處,起舞唱響,直到天荒地老,時光永恆。[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