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蒡白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蒡白粉病

牛蒡白粉病
原圖鏈接

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可為害葉柄。葉片發病,初時在葉片表面產生白色小粉點,後逐漸發展成大小不等圓形白色粉斑,再逐漸擴展最後整個葉面覆滿一層白粉。抹去白粉,可見下面葉片褪綠,生長衰弱。生長後期,葉面白粉變成灰白色,並在其間產生許多初為褐色,後為黑色的小粒點。葉片提早枯黃,嚴重時葉片乾枯而死。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牛蒡白粉病

界:病毒界

分布區域:葉片發病

牛蒡白粉病1
原圖鏈接

英文名:Edible burdock powdery mildew

病原中文名:棕絲單囊殼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牛蒡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兩面生白。色粉狀霉斑,擴展後形成淺灰白色粉狀霉層平鋪在葉面上,條件適宜時,彼此連成一片,致整個葉面布滿白色粉狀物,似鋪上一層薄薄的白粉。該病多從種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生,後向上部葉片蔓延,正個葉片呈現白粉,致葉片黃化或枯萎。後期病部長出小黑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病原形態特徵

棕絲單囊殼(Sphaerotheca fusca(Fr.)Blum.),異名單囊殼(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均屬子囊菌亞門真菌。Sphaerotheca fusca子囊果生在葉柄、莖、花萼上時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徑60~95微米,具3~7根附屬絲,着生在子囊果下面,長為子囊果直徑的0.8~3倍,具隔膜0~6個,內含1個子囊;子囊橢圓形或卵形,少數具短柄,大小50~95×50~70微米,內含8個或6~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微米。此外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也可侵染。

病因

病菌以閉囊殼在寄主病殘體上或以菌絲在棚室內活體寄主上越冬。翌春5~6月,以閉囊殼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絲在被害株上越冬的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葉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適宜條件,孢子發芽產生侵染絲從表皮侵入,在表皮內長出吸胞吸取營養。葉面上葡匐着的菌絲體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斷擴展,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發,20~25℃適。生產上遇有16~24℃,相對濕度高易發病,栽植過密,通風不良或氮肥偏多,發病重。

傳播途徑

病菌以閉囊殼在萵苣或其他寄主病殘體上或以菌絲在棚室內活體萵苣屬寄主上越冬。翌春5~6月,以閉囊殼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絲在被害株上越冬的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葉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適宜條件,孢子發芽產生侵染絲從表皮侵入,在表皮內長出吸胞吸取營養。葉面上匍匐着的菌絲體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斷擴展,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 [1]

預防措施

1、與非菊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適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2、在牛蒡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雨季到來前疏通排水溝,在行間溝內加鋪塑料薄膜,有利排水。

防治藥劑

牛蒡白粉病發病後及時用藥劑防治,藥劑可用: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硫磺懸浮液3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12.5%蘇保立可濕粉劑2500~3000倍液噴灑。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灑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在葉面上形成一次薄膜,不僅可防止病菌侵入,還可造成缺氧條件使白粉菌死亡。

藥量和水量應根據牛蒡植株大小而增減,隔15~20天噴1次,連防2~3次。 [2]


相關視頻

中藥材牛蒡茶野牛蒡子根牛蒡子片解毒滋陰補腎大力子牛鞭菜金銀花


老家稱為大力子的野草,表面附帶軟刺,能治療感冒發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