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西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西西 |
牛西西,中藥名。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的根。分布於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通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癰瘡腫毒,疥癬,跌打損傷,燙火傷。[1]
中文學名 | 牛西西 | 屬 | 酸模屬 |
界 | 植物界 | 種 | 巴天酸模 |
門 | 被子植物門 | 分布區域 | 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採收時間 | 全年均可採挖 |
目 | 蓼目 | 毒性 | 有小毒(《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
科 | 蓼科 |
目錄
別名
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駕、牛耳大黃、金不換、針刺酸模、土大黃、酸模根、羊鐵酸模、山大黃、牛虱子棵。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酸,性寒。
歸經
歸心、肺、大腸、小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通便,殺蟲。[2]
主治
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紫癜[註 1],痢疾,肝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癰瘡腫毒,疥癬,跌打損傷,燙火傷。[3]
相關配伍
- 治內出血,大便秘結:金不換9-15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 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牛西西15g,貫眾炭9g,黃芪12g。水煎服。
- 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牛西西、白及各15g,阿膠9g,槐花30g。水煎服。(2-3方出自《河北中草藥》)
- 治痢疾:酸模根30g。水煎服。
- 治小便不利:酸模根20-30g。水煎服。(4-5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酸磨塗;或研末調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
炮製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生用(曬乾或鮮用)或酒制後用。
炮製方法
酒制:取切制後的牛西西段,用酒浸泡。
形態特徵
巴天酸模,又名牛耳酸模,菠菜酸模。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粗壯,黃褐色。莖直立粗壯,單一或分枝。基生葉具長柄,長橢圓形,基部圓形或心形,長15-30cm,全緣或波狀;莖生葉較小,長圓狀披針形,近無柄,托葉鞘膜質,管狀。大型圓錐狀花序頂生與腋生;花兩性,多數簇狀輪生;花梗中部以下具關節;花被片6,淡綠色,成2層,宿存,內層3片結果時增大,基部有瘤狀突起;雄蕊6;子房上位,花柱3,柱頭細裂。瘦果卵狀三棱形,長3mm,褐色,包於花被內。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谷、路旁、草地或溝邊。分布於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圓條形或類圓錐形,有少數分枝,長達20cm,直徑達5cm。根頭部膨大,頂端有殘存莖基,周圍有棕黑色的鱗片狀葉基纖維束與鬚根痕,其下有密集的橫紋。表面棕灰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與點狀突起的鬚根痕,及橫向延長的皮孔樣疤痕。質堅韌,難折斷,折斷面黃灰色,纖維性甚強。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小量收斂,較大劑量則致瀉。具有祛痰、鎮咳、平喘作用,與牛耳大黃相同。
相關論述
- 《甘肅中草藥手冊》:「苦酸、寒。」「清熱解毒,殺蟲通便。治疥瘡頑癬,大便秘結。」
-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酸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止血。治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症,痢疾,慢性肝炎,癰腫瘡癤。」
- 《陝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止血,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治跌打損傷,內出血,紫癜症,燙火傷,膿皰瘡,癬,闌尾炎,慢性腸炎,大便秘結。」
注釋
- ↑ 「紫癜」:紫癜,中醫病名。亦稱紫斑,以血液溢於皮膚、粘膜之下,出現瘀點瘀斑,壓之不退色為其臨床特徵,是小兒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齒衄,甚則嘔血、便血、尿血。本病屬血證範疇,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證,與本病有相似之處。本病包括西醫學的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發病年齡多為3-14歲,尤以學齡兒童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春季發病較多。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年齡多為2-5歲,男女發病無差異,其死亡率約1%,主要致死原因為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