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魂節的由來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魂節

來自網絡的圖片

牛魂節的由來傳說牛魂節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是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的。關於牛魂節的由來流傳着不少傳說,下面一起來看看。[1]

一,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傳說。桂北一帶比較流行的一則故事是:很久以前,桂北一帶牛瘟盛行,耕牛大量死亡,人們便在四月初八這天祭神拜天,乞求神靈保佑,牛王從天而降,保護來哦人間耕牛。為了紀念牛王的功績,人們定下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牛王節。還有一則傳說為;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婦,男的勤勞善良,女的則好吃懶做,每當丈夫外出勞動時,妻子就一個人躲在家裡做好東西吃。

有一年農曆四月初八,丈夫在外犁田,因為早上沒吃東西,犁着犁着便暈倒在地。牛很同情主人,待他醒後,就說:「你老婆好逸惡勞,盡背着你獨自在家做好吃的。現在她正在家蒸糯米,準備做甜酒吃,你快回去吧。」聽了牛的忠告,善良的年輕人決定回家看個究竟。一回到家,老實的男人就把牛對他說的話告訴了妻子。妻子聽後火冒三丈,遂將一團滾湯的糯米飯塞到牛嘴裡,從此牛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人們為了表示對牛辛勤勞動的感激和對好吃懶做者的憎恨,就在四月初八這天為牛做烏飯,規定讓牛休息一天,並把這一天叫做「牛王節」。還傳說古代土家人在一次戰鬥中潰敗,退卻時遇大河阻住去路,危急時只得抱着水牛尾巴踩水過河才得以脫險。後來土家族便把這天作為牛王菩薩生日,讓牛免耕一日,飼以上好草料。凡這天病死的耕牛也要整屍掘墓而葬,不得食用。

傳說這天是牛王誕辰。要給牛脫軛,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牛欄要打掃乾淨,鋪上乾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還要給牛唱山歌,餵烏米飯。過去有些寨子裡還建有牛魔王廟,過節這天,要殺豬祭祀,村民們在廟裡聚餐。當地流行一個傳說:當初陸地只有岩石、黃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種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萬,牛王記錯了,變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叢生,連莊稼都長滿野草。天帝大怒,罰牛王下人間吃掉百草。但天帝並沒有忘記它,每當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護牛王和它的子孫,為它們滅病去災,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廟。牛魂節表現了壯族人民對耕牛的愛護和對農業豐收的期望。

二,浙江寧海把這天叫浴牛節、牛王誕。民間流傳着一則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盤古開天不久,凡間種的絲瓜藤兒一直長到天宮,人們常攀藤上天遊玩。玉帝得知後大怒,一邊命令斬斷瓜藤,把天宮升到九霄雲外,一邊命牛王星取來百草籽,灑在人間。結果人間成了一片荒草世界,百姓挨餓,哭聲震天。牛王星聞聲後感到內疚,便在四月初八那天背着天犁翻耕。

從此,大地又長出了莊稼,人們臉上又露出了歡笑。這事後來讓玉帝知道了,便懲罰牛王星永遠留在凡間,吃過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人們感激天牛,就把它下凡的那天定為牛日,每年定時慶賀,像祝賀人的生辰那樣對待耕牛。屆時,耕牛一律放耕。人們先是把牛牽到河邊,用毛刷把它上上下下洗淨。牽回來後,人們待牛如上賓,用準備好的烏飯麻糍飼牛,灌以黃酒,餵以雞蛋,歡度它的生辰。這一天,人們也吃烏飯麻糍過節,名為「人牛共食」,表示替牛分吃一半草,感謝牛一年到頭無償地為人們辛勤勞動。

三,相傳,很久以前,因人間大地光禿,寸草皆無、塵土飛揚,牛王奉天帝的旨意,下到人間來播種百草。牛王腦瓜笨,天帝命它三步撤一把草,它誤記為一步撤三把草,結果雜草遍及大地。後來天帝罰它將功補過,不許再上天庭,在人間永遠吃草。牛王為農家乾重活,成了農家寶,但在壯家心目中它畢竟還是一個天神,所以在農曆四月初八牛王生日的這一天,眾人共同慶賀,為牛脫軛,讓它休息,久而久之,就演化為敬牛節、牛魂節。

牛魂節一到,人放鋤、牛脫軛,主家釀製甜酒,用楓葉、紫蕃藤、黃飯花、紅蘭草等植物的汁液蒸五色糯飯,並給牛吃甜酒和五色糯飯。這一天,人們牽牛到綠草豐茂的地方,讓牛自由自在地吃個滾圓。主婦清掃牛欄,放上新的乾草。小孩子則輕輕為牛刷背,讓牛舒舒服服地過一個節日。

這一天,絕對不能打牛。因為倘若打牛,把牛魂掠走,就會影響農事。

在一些地方,四月初八這天還將牛趕下水,為牛洗身於,河邊還有人敲鼓,為牛兒沐浴助興。

午間家家舉行敬牛儀式。全家人坐在擺有酒菜的桌邊,家長牽着牛繞桌一周,唱起了敬牛歌:「牛吔,我的寶咯,牛吔,我的財咯,搶子花開了,陽雀鳥叫了,春水彈琴了,禾苗封桐了,四月八到了,脫軛節到了。我把你來敬,我把牛軛脫,……」他邊唱邊餵牛吃五色糯飯。最後,全家站起來撫摸牛背,表示對牛的祝福。[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