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鯊
niu sha

中文學名:牛鯊

門:脊索動物門

綱:軟骨魚綱

目:真鯊目

科:真鯊科

屬:真鯊屬

牛鯊體型較小,身體較其它鯊魚相對寬闊,軀幹粗大,整個身體呈紡錘型。體背呈側暗灰色,腹側為灰白色。雄性牛鯊可長到2.1米長,90公斤重。雌性則更大,達3.5米長,230公斤重。 牛鯊的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長有一個凹窪。牛鯊眼睛很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寬三角形;沒有口鼻溝或觸鬚。[1]

外形特徵

牛鯊嘴大不成比例,呈裂弧形,吻端非常寬圓而短,密布着鋒利的牙齒。牛鯊的上頜齒側扁而寬,邊緣長有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沒有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頜斜,邊緣也長有鋸齒,近基底則平滑。牛鯊的上下牙齒還各有分工:尖利的下齒便於叼住獵物,將獵物牢牢抓住;三角鋸齒似的上齒,用於吞吃、切割食物,把獵物刺穿,撕扯獵物的肉。牛鯊閉着嘴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

牛鯊有2個背鰭,背鰭之間沒有隆脊,第一個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的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個二背鰭小,起點在臀鰭的起點之前或相對,後緣入凹,后角尖突;胸鰭較大,呈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個一背鰭的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的前部顯着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長有一個深的缺刻,後部的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幼鯊鰭頂部塊有黑色標記,長大後就會消失。

分布範圍

牛鯊分布在從澳大利亞西部到巴西任何的熱帶、亞熱帶沿海水域。在大西洋東、西兩岸,太平洋東、西兩岸,印度洋西岸都有分布,大致範圍在南北緯40度之間,中國的南海也有。

在大西洋,從美國馬薩諸塞州至巴西南部,從摩洛哥至安哥拉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在印度洋,它們出沒於南非至肯尼亞、印度、越南至澳洲。估計有多於500頭牛鯊在澳洲昆士蘭的布里斯本河,更多牛鯊分布在黃金海岸。

在太平洋,它們生活於下加利福尼亞至厄瓜多爾。它們也有生活在亞馬孫河的族群,而最遠的紀錄是到達密西西比河差不多到達伊利諾伊州的位置。尼加拉瓜湖、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及阿薩姆邦,孟加拉國的恆河及雅魯藏布江,都是它們出沒的地方。它們可以生活在任何的水域,包括南非高鹽分的聖露西亞湖。但是,牛鯊並非真正的淡水鯊魚。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美國後,在龐恰特雷恩湖人們也發現了大量牛鯊。

此外,學者們認為在尼加拉瓜湖的牛鯊應該是另一物種,因為這個湖沒有出口。而有人認為它們會像鮭魚般跳過湍急的溪流,因為科學家給在湖中的牛鯊作了一些標識,這些牛鯊後來在海中被找到。雖然牛鯊保護等級在IUCN(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中還比較低,但是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牛鯊即將步入瀕危動物行列。

視頻

牛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