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佛手畫幛七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 |
作品名稱: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 者:譚嗣同 |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的詩。[1]
譚嗣同少時博覽群書,並致力於自然科學的探討,鄙視科舉,喜好今文經學。後為新疆巡撫劉錦堂幕僚,曾往來於直隸、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數省,察視風土,結交名士,有「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復非」的感慨[2]。
詩詞正文
“ | <妙手空空感歲華,
天風吹落赤城霞。 不應既識西來意, 一笑惟拈富貴花。 > |
” |
—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湖南瀏陽人,清末巡撫譚繼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俠,長於劍術。著名維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號是他在朝為官時的故居,也是在這裡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學》,後人將其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3]。
在瀏陽乃至中國的歷史上,維新志士譚嗣同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丈夫,他為戊戌變法慷慨赴義的壯舉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 在才常路的「譚烈士專祠」里,曾經有一幅譚嗣同攝於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歲,外穿月白色長衫,內着玄色武士裝,左手叉腰,右手持劍,濃眉俊目,閃閃似電,有一種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譚嗣同短暫的一生中,兩劍三琴陪伴他度過了不少蒼茫歲月[4]。1898年9月24日譚 嗣同在此被捕。[5]1986年,譚嗣同故居被列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
.
參考資料
- ↑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 詩詞名句網
- ↑ 戊戌真君子譚嗣同,書法沉潛北魏、參以漢隸,書作和精神長留世間 搜狐網;發布時間;2017-11-03
- ↑ 「譚嗣同」詩詞全集(30)首) 詩詞名句網
- ↑ 譚嗣同 - 個人介紹 名人簡介;發布時間;17-07-17
- ↑ 譚嗣同被慈禧太后投入大牢,擔任湖北巡撫的父親為何不救? 搜狐網;發布時間;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