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趣事(張甲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牧馬趣事》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甲夫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牧馬趣事
今日上網,翻閱手機視頻,無意間看見一條信息,在介紹英格蘭夏爾馬,這匹馬身高2米6,體重2300斤,有咱原來農村拉車馬三,四匹重。看了這匹馬,我想起了知青下鄉我在馬場放牧過的蘇聯進口重型挽力馬一一阿爾登馬。阿爾登馬與夏爾馬相比,無論身高還是體重,都小不了多少。
那是1969年,我20剛出頭,是一個放牧新手,一身的血氣方剛。那些整天你踢我咬、鬧鬧吵吵,誰都想當老大的小公馬群,由經驗豐富的老工人放牧,不敢叫我放,怕我上來犟勁管它們鞭抽棒打。讓我先放沒懷孕的空懷馬,老實聽話不亂跑。趕着這樣一群馬找塊草肥向陽之地,你把毯子往地上一鋪,躺在上面或睡或唱,呆上兩三個小時。馬群光顧低頭啃草不拆幫,轉來轉去也就走個一,二百米遠。如果你唱歌,頭兩句它們會抬頭搖搖耳朵聽一會兒,等它們省過神來發現不是俄語聽不懂時,不管你唱甜蜜蜜還是雄糾糾氣昂昂,任你唱得震天響,它們全當沒聽見,只管享受草嫩花香,你在不在場它們全不當回事。
由於放牧的是進口馬,身高體肥。我1米75個頭,根本上不去馬。倒不是我手比腳還笨,是因為對放牧員有特殊要求。要求放牧員比草原上任何騎手的騎術都要精湛。你看不管是金人遼人蒙古人還是滿族人,騎術再高騎馬都必須得有馬鞍,馬鐙,馬籠頭,馬嚼子,馬韁繩。可我們放牧員卻一樣沒有,給我們騎的馬光溜溜裸馬一匹。工具只有"三子″,一把鞭子,一個料兜子,一條毯子。鞭子是嚇唬馬用的,不准真打。料兜子裝幾塊切條的豆餅,是哄騙你的坐騎用的。毯子兩個用途,一是你騎馬時墊馬背上,防止馬出汗出油髒了你的褲子;二是馬到了草原開始吃草你休息時鋪墊,防止草或雨天泥濘弄髒你衣服。那時老工人管我們叫小青年,也有人叫我們小生荒子。說好聽的,叫初生牛犢不怕虎。說實在的,叫傻了叭嘰二虎扒燈。雖然我只放牧了幾個月馬,卻干過最玩命的一件事,就是單人一馬攆狼玩。事後想想,那純粹是拿自己命開玩笑。風險不次於兔子攆狗。
那天跟往常一樣,藍天上幾朵白雲,沒睡醒的樣子,一動不動或盤或臥在打盹。我用鞭子搭在我坐騎馬脖子上,把它領出了馬廄。又把毯子披在馬背上,把料兜子掛到馬脖子上。然後伸手從料兜子裡摸出兩小塊切好的豆餅條,先放馬鼻子前讓馬聞聞豆餅香味,當它張嘴要吃時,把豆餅條扔到它兩隻前蹄前地面上。坐騎立即低頭去吃。我趁勢趴到馬脖子上。坐騎已習慣了這套程序,一抬頭,把我扔到它身上,我一偏腿,穩穩騎到馬背上。阿爾登馬二千來斤,胖得滾圓。馬上民族常騎馬的人上馬後雙腿扣緊馬肚子,久而久之,兩條腿彎了,叫羅圈腿。我的坐騎馬背中間窪兩邊隆起且很寬,上了馬腿只能劈開呈一字馬式,根本彎不下來扣不上馬肚子。這時馬已吃完豆餅,我用鞭子撥轉馬頭,指揮它去早已等在馬廄前的馬群,打響鞭兒,跟在馬群後一路小跑前行。不到一小時,離馬隊十幾二十來里了,選塊草好的地塊,讓馬群過去吃嫩草。我從馬背上跳下來,從馬脖子上摘下料兜子,從馬背上把毯子拽下來,拍了下馬脖子,示意它自己去找草吃。
馬吃了兩個小時左右,差不多都飽了,馬兒們開始玩起來,你踢我一蹄子,我啃你一口。一個前邊跑,一個後面追。或昂首長嘶,或徜徉四顧,不怎么正經吃草了。這時,我也在毯子上翻來滾去呆膩了,從毯子上站了起來,拿起料兜子和鞭子毯子,向我的坐騎走去。故伎重施,毯子蓋到它背上,它就知道我要騎它了,一動不動老老實站那兒等着,轉過頭用鼻子聞我手裡料兜子,知道該給豆餅了。這是進口種馬,比當時的國產汽車貴。六九年《解放》牌四噸載重汽車八千元一輛,種馬一萬元一匹。
我從料兜子裡摸出兩小塊豆餅條扔到地上,它低下頭一甩脖子把我扔它背上了。我不想大白天躺草地上一個勁呼呼大睡,我想騎上進口高頭大馬在一望無垠的草地上撒個歡。當時這種進口馬不多,很嬌貴的。能騎這種馬放牧的人全國也沒幾個人,全國知青幾千萬,更沒幾人有此殊榮。我動不動趁它吃飽了騎上跑一兩圈兜兜風,也是一種虛榮心。聽雲雀停在頭上雲間扇動雙翅歡快地歌唱。它的歌聲完全是一種胎教。雲雀下方草地上不遠處是雌鳥在在專心孵卵,雲雀在歌唱妻子的美麗賢淑,呼喚孩子儘快出生,與它一起草地捉蟲,一起展翅凌空,一起歌唱水肥草美家鄉迷人的風景。[1]
作者簡介
張甲夫,退休幹部,興趣愛好廣泛,愛運動,喜歡種植,熱愛詩詞,喜歡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