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狹葉坡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狹葉坡壘

中文名稱:狹葉坡壘

拉丁學名:Hopea chinensis Hand.-Mazz.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目:原始花被亞綱、山茶亞目

目科:側膜胎座目、龍腦香科

屬種:坡壘屬、狹葉坡壘種

狹葉坡壘(學名:Hopea chinensis Hand.-Mazz.)是龍腦香科坡壘屬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黑色,平滑。枝條紅褐色,葉片互生,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兩側略不等,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或無毛;葉柄黑褐色。圓錐花序腋生、纖細,少花,花萼裂片覆瓦狀排列,無毛;花瓣淡紅色,扭曲,橢圓形,被黃色長絨毛;花葯卵圓形,近相等,藥隔附屬體絲狀,長約2毫米;子房3室,每室具胚珠2枚。果實卵形,黑褐色,具尖頭;增大的2枚花萼裂片為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先端圓形,6-7月開花,10-12結果期。

簡介

狹葉坡壘,常綠喬木,瀕危種。僅分布於中國廣西十萬大山海拔470-700米的山谷、溝邊和山坡下部的季節性雨林中。喜濕潤肥沃的酸性土,耐陰偏陽性。樹脂可作噴漆製造等;木材材質堅硬,耐腐力極強,有「萬年木」之稱,可作軍工、車船、機械和高級家具等用材。狹葉坡壘是中國熱帶季節性雨林的特有珍貴樹種,分布區極為狹窄,由於過度採伐,殘存母樹很少,亟待保護與種植。

形態

喬木,高15-20米,具白色芳香樹脂,樹皮灰黑色,平滑。枝條紅褐色,具白色皮孔,被灰色星狀毛或短絨毛。

葉互生全緣,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13厘米,寬2-4厘米,側脈7-12對,在下面明顯突起,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兩側略不等,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或無毛;葉柄長約1厘米,黑褐色,具環狀裂紋,無毛或被疏毛。

圓錐花序腋生纖細少花,長4-18厘米,被疏毛。花萼裂片5 枚,覆瓦狀排列,無毛;花瓣5枚,淡紅色,扭曲,橢圓、形,長約3-4毫米,被黃色長絨毛;雄蕊15枚,花葯卵圓形,近相等,藥隔附屬體絲狀,長約2毫米;子房3室,每室具胚珠2枚。

果實卵形黑褐色,具尖頭;增大的2枚花萼裂片為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8-9厘米,寬1.5厘米,先端圓形,具縱脈12條,無毛。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坡地丘陵地區,海拔600米左右。

狹葉坡壘生長區的氣候特點是夏熱冬暖,高溫多雨。年平均溫約22℃,最冷月平均溫14-15℃,最熱月平均溫約28℃,月平均溫高於22℃的有7個月,夏季很長,年積溫8000℃左右;年降水量約2700毫米,但此時山地多霧露;年平均相對濕度大於80%。季節性雨林中。

狹葉坡壘生於濕潤肥沃的酸性土上。為耐陰偏陽的樹種,幼苗、幼樹期能耐蔽蔭,隨後逐漸喜光。常與梭子果、棋子豆.、大花五椏果、殼菜果等組成季節性雨林。

分布地域

分布於中國廣西(十萬大山、龍州大青山)。生于山谷、坡地、丘陵地區,海拔600米左右。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十萬大山。

十萬大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防城、上思兩縣(市)之間,現存的狹葉坡壘殘存於防城的板八、扶隆、那梭、那勤,上思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平江農場等地。主要見於海拔600m以下的溝谷、溪邊或山坡下部的常綠闊葉林中,村邊保存較好的「風水林」中偶見生長,成小片或零星分布,在山坡上部或破壞嚴重的荒山荒地未見分布。狹葉坡壘在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防城扶隆鄉之間分布相對集中,其他分布點分散,而且數量很少。

段瀕危植物

狹葉坡壘是中國熱帶季節性雨林的代表性樹種之一,僅零散分布於廣西十萬大山,但由於人類生產活動及亂砍濫伐而遭到嚴重破壞。作者對十萬大山狹葉坡壘的生存環境、分布狀況、種群結構及分布格局進行了調查,並對遷地保存的狹葉坡壘定期觀測其物候及牛長特徵,採集種子進行了繁育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狹葉坡壘的致瀕原因。[1]

繁殖培育

狹葉坡壘種子壽命短,當萼翅呈赭紅色時即可採收。除去果翅和雜物,種子稍晾乾後即可播種或在椰棕碎屑中貯藏。散播或寬條播種,5-6天後開始發芽,7-9天發芽完畢,發芽率97.5%。需適度遮蔭,待苗高40-100厘米時,選擇山谷和山腰下部溫暖濕潤肥沃地造林。[2]

主要價值

樹脂可作噴漆製造等木材堅硬耐腐,可供造船橋樑家具等。

參考資料

  1.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18-5-3
  2. 狹葉坡壘,中文百科,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