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獄門狴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獄門狴犴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獄門狴犴 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 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 正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獄門狴犴 [1]

別名 憲章

類型 傳說中的獸名

外形 形似虎

狴犴

狴犴的形象似獅頭又似虎頭,這一圖案通常被裝飾在獄門上方。明天啟年間刊印《明珠記》有"聞赦"圖,保留了明代監獄的情景。監獄的外門和二道門均為券門,獄門上方都為巨大的狴犴圖形


,那情形讓人想起虎頭牢。山西洪洞縣現存我國年代最久的監獄,就是虎頭牢門,儘管那已不是明代原物;"低頭出了虎頭牢",京劇舞台上蘇三這樣唱。

龍生九子之說,明代時才編排出名單,且是互有出入的兩組。而被列入九子的那些名目,有的在漢代文獻中就已見記載,狴犴即是資歷較早的一個。漢揚雄《法言·吾子》:"狸稈使人多禮乎?"狸稈指牢獄。

"狴"既是獸名,又指監獄,如《孔子家語·始誅》"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論者,夫子同狴執之",是說把父子倆關在同一牢獄。"犴"也是獸名,又指監牢,如《荀子·宥坐》"獄犴不治,不可以刑",犴即是獄。"狴""犴"複合為詞,並沒成為兩種動物的混體,而是再無歧義地專指牢獄。直到後來出現了龍生九子之說,狴犴又被用作龍子之名。

牢門上的狴犴,大約同畫虎驅邪的風俗有關。門扇畫虎之俗,漢代盛行於皇宮和民間。門上畫虎辟邪,目的是藉助虎的威懾力。可以設想,對牢獄這特殊的處所,人們更希望施加威懾力量,獄門畫虎是可能的。以後民居改為門扇上畫門神,保平安;獄門仍畫虎,並且追求猙獰效果,以期起到鎮懾作用。這樣一代代沿襲下來,沒有人想到要特別給它取個名字。待到"龍生九子",需它歸入其間,花名冊上便寫"狴犴"。

明代胡侍《真珠船》言:"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獸吞口,是其遺像。"將狴犴同香口等同起來。吞口是我國西南一些地方民間至今仍在流行的門上飾物,人家掛吞口於門楣,用來辟邪。民間掛吞口的風俗,本書關於門神的一章將談及。這裡要說的是,在明代人眼裡,牢門上的狴犴同人家門楣上的吞口有着聯繫,這是一條線索。借這條線,將門上畫虎、門楣掛吞口、獄門狴犴等串起來,會幫助我們認識狴犴的來歷。

狴犴傳說

大約在900年前南宋的時候,有個專管牢獄的人叫犴裔。犴裔看管監獄時,對待犯人就象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和善,每天都給犯人講解出獄後怎樣做一個好人,因此很多貪官都妒忌他,一直想找機會把他殺掉。

傳說當時的皇帝趙構很迷信,光是天天為他作法的道士就有七八個,其中有一個是皇帝最為信任的道士叫封咒的人被貪官收買了。有一次,封咒為皇帝作法,就在用龜甲占卜時,忽然大驚失色,龜甲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皇帝問他怎麼了,他"撲通"一生跪倒在皇帝面前,假意言到:"皇上,臣、臣不敢說。"皇上又說:"憚說無妨,恕你無罪。"封咒這才肯說:"皇上,臣剛才占卜時,在龜甲上隱約看到六個字。""是哪六個字?"皇上問。"犴裔乃是瘟神""啊!什麼!難道犴裔真是天上的瘟神下凡來散播瘟疫的?""正是如此。皇上,如果不趕快除掉犴裔,後果不堪設想啊!"封咒道。皇上聽到這話立刻下旨,讓大奸臣秦檜處理這件事。秦檜接到聖旨,高興的不得了。立即擺酒設宴款待封咒,而且還賞了他紋銀百兩、錦緞百匹。

秦檜領旨後問其他幾個同黨該如何處置犴裔,他的同黨都說:"該把犴裔處死,最好今日正午問斬。"秦檜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立刻讓人把犴裔抓來。

在犴裔被押赴刑場的途中,街道兩旁的百姓都為犴裔鳴不平。犴裔被押到刑場時,他對着天喊到:"想我犴裔一生為國為民,哪兒作過對不起陛下的事。陛下您斬了我不要緊,但您千萬不要再相信那道士的讒言了,否則大宋江山不保,黎民百姓遭殃呀!"接着,他又對那些奸臣說:"你們這些衣冠禽獸,害死了人都不知悔改,我犴裔就算化成走獸也要找你們報仇血恨。"說完便被斬首了。當時在場的百姓們放生大哭。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一頭怪獸出現在雲頭。只見他麟頭豸尾西龍翼,足踏祥雲照九州。這頭怪獸用一陣龍捲風把道士和姦臣們都卷上了天,又摔在山頭。山頭立刻裂開一條縫隙,把他們全部封在裡面了。

這頭怪獸叫狴犴,是犴裔的化身。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摺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