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狼針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狼針草(學名:Stipa baicalensis Roshev.)是禾本科、針茅屬多年生密叢草本植物。稈直立叢生,高可達80厘米,基部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平滑或糙澀,下部者通常長於節間;基生葉、稈生葉均具睫毛;葉片縱捲成線形,基生葉下面平滑,上面具疏柔毛。圓錐花序基部常藏於葉鞘內,分枝細,直立上舉;小穗灰綠色或紫竭色;穎尖披針形,先端細絲狀,芒兩回膝曲,光亮無毛,邊緣微粗糙,芒柱稍扭轉,花葯黃色,6-10月開花結果。

狼針草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西藏青海、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常生於海拔700-4000米的山坡和草地。

狼針草幼嫩時為乾草原、草甸草原地區牲畜的喜食牧草。

狼針草形態特徵

狼針草多年生密叢草本 稈直立叢生,高50-80厘米,具3-4節,基部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平滑或糙澀,下部者通常長於節間;基生葉舌平截或2裂,長0.5-1毫米、稈生葉舌鈍圓或2裂,長1.5-2毫米,均具睫毛;葉片縱捲成線形,基生葉長可達40厘米,下面平滑,上面具疏柔毛。

圓錐花序基部常藏於葉鞘內,長20-50厘米,分枝細,直立上舉;小穗灰綠色或紫竭色;穎尖披針形,先端細絲狀,長2.5-3.5毫米,第一穎具3脈,第二穎具5脈;外稃長11-14毫米,頂端關節處生1圈短毛,背部具貼生成縱行的短毛,基盤尖銳,長約4毫米,密生柔毛,芒兩回膝曲,光亮無毛,邊緣微粗糙,第一芒柱扭轉,長3-5厘米,第二芒柱稍扭轉,長1.5-2厘米,芒針長約10厘米;內稃具2脈;花葯黃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6-10月。[1]

狼針草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西藏、青海、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常生於海拔700-4000米的山坡和草地。

狼針草屬於草甸草原的—種中旱生禾草。性耐寒及乾旱。一般見於排水良好的地帶性生境,不耐鹽鹼,從不見於鹽漬化土壤上。除做為建群種形成狼針草草原外,也常進入線葉菊草原或羊草草原等其它草地類型中,成為亞優勢種。此外,狼針草還可進入田地森林帶,成為林緣草地的常見優勢種或伴生種。在乾草原地區僅散見于山地陰坡。

狼針草生長習性

狼針草是一種多年生密叢禾草。通常5-6月開始萌動,7月下旬至8月初旬抽穗開花,8月下旬果實成熟,9月初旬落果,以後逐漸乾枯。具有鬚根系,根量大部分集中於20厘米以上的土層中。葉層高35-45厘米,叢幅直徑30-50厘米,在植叢基部常被有多年宿存的枯枝葉,和當年枝葉一起形成緊密的草叢,可保護新芽安全越冬。

狼針草繁殖方法

狼針草更新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種子繁殖,

二是營養繁殖,即以分櫱方式向四周分出新枝,新枝與母株疏離後則形成新的植株,這兩種更新方式都普遍存在。[2]

狼針草主要價值

狼針草為草原區良好的牧草。一般牛、馬、羊均喜食,但羊比牛、馬喜食程度較差,四季中以春季適口性最好,夏季和秋季樂食,穎果脫落後適口性又有所提高,冬季殘留較好,為草原區家畜的基本飼草。狼針草的穎果成熟時具硬尖和長芒,常常刺傷羊的口腔和皮膚,或混入羊毛,影響皮毛質量,因此,當狼針草果熟期,應另選草場放牧,以避開危害。狼針草對於牛、馬等大家畜尚無損害。

根據狼針草的營養成分可列為良好牧草。在抽穗以前,含有較多的粗蛋質,但在結實以後,則急劇下降。粗纖維的含量偏高,結實以後顯著升高,因而質地更顯得粗老。主要為放牧型牧草,產草量較高(每畝產鮮草135-200千克),草群的適口性良好,是牛和馬的優良放牧場,有些地段刈割乾草。此外,它的莖葉還可做繩、掃及苫房用。

狼針草的穎果成熟時具硬尖長芒,會由於加工不當刺傷牛隻的口腔皮膚,因此,狼針草果熟期,牛羊吃了它,草籽很容易扎在舌頭上,嚼不着吐不出。有的牛羊會被扎得滿舌都是,痛苦得無法吃草,因而一天比一天消瘦。由於狼針草的有害部分主要是成熟後的針芒,所以要想更好利用它,只能是在其果實成熟之前及時收穫,也就是大約在盛夏7月底8月初開始打草,可有效控制其針芒的形成。但其缺點是其種子未成熟便收割,有可能造成來年或多年以後該草的退化,如果遇到大旱之年可能造成草原更加退化。[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