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獵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獵蝽(lie chun)Vinchuca,半翅目(Hemiptera),異翅亞目(Heteroptera)獵蝽科(Reduviidae)昆蟲的統稱,絕大多數為捕食性,捕食其他昆蟲、馬陸等,是農林害蟲的天敵。 有些種類吸食人體或其他動物的血液,部分種類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常見種類有黑紅赤獵蝽Haematoloecha nigrorufa (Stal)、環斑猛獵蝽Sphedanoletes impressicollis (Stal)、黃足直頭獵蝽Sirthenea flavipes Stal 等 。

簡介

獵蝽科Reduviidae是半翅目異翅亞目中的一個大科,包括中型至大型的種類,分布於世界各地區,以熱帶及亞熱帶為最多。其形態特徵分化顯著,亞科間的關係相當複雜,劃分界線常常模糊不清。獵蝽科先後共出現32個亞科,為異翅亞目各科之冠。目前全世界已知約6800種,我國已記載400餘種,在蝽類70多科中位居第二。本科種類多為捕食性,捕食各種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很多獵蝽可以捕食某些重要的害蟲,對於某些農業、森林害蟲的發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個別獵蝽的獵物中還包括姬蝽、瓢蟲、蜘蛛等天敵,是農作物、園林景觀植物以及林業的重要害蟲。椎獵蝽亞科Triatominae完全吸食高等動物的血液,有些種類傳染疾病,是重要的衛生害蟲。

形態特徵

體小至大型,多橢圓形。頭部尖、長,在眼後細縮如頸狀;觸角4節,喙3節,粗短而彎曲,後端放在前胸腹板溝內;常有單眼2個,小盾片小三角形;前翅僅分為革爪,爪片與膜片,無緣片和楔片。前翅膜片常有2個翅室,室端伸出2條縱脈,跗節常為3節;腹部中段通常膨大,腹部側接緣發達,明顯寬於翅。

特殊習性

獵蝽長相醜陋,其貌不揚,但它也是半翅目家族的一員,是益蟲。獵蝽往往沒有其它的半翅目昆蟲的艷麗的色彩,全身黑色,或者泥土色,再在身上塗些泥土,就真能以假亂真。身體呈長條形,有些種類屬於大型的昆蟲,以吃其他的小昆蟲和一些小動物為生。

當人們為無法控制白蟻而煩惱的時候,獵蝽卻可以給我們以很好的幫助,因為獵蝽是白蟻的克星。獵蝽是怎樣捕捉白蟻的呢?原來,獵蝽會守在白蟻的巢穴前,並進行偽裝,守株待兔,等着白蟻的出現。眾所周知,白蟻是沒有視力的,因此,在它們出洞的時候,靠得幾乎都是嗅覺。而獵蝽所利用的正是這一點,當一隻白蟻出洞的時候,獵蝽會獵殺掉它,其他的兵蟻聞到了自己同胞遇難的氣息,便紛紛前往救援。結果可想而知,自動送上門的白蟻一隻、兩隻……都成了獵蝽的美餐。當獵蝽鳴金收兵之際,自動上門的白蟻往往不可計數,因此,此時的結果往往是白蟻們遍體鱗傷,而獵蝽則不用吹灰之力就大飽口福。

這還不算是獵蝽最突出的本事,獵蝽最擅長的是裝成垃圾的樣子。大家知道,一個白蟻群的個體可以多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隻,這麼多的白蟻,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垃圾。而聰明的白蟻則把這些垃圾堆在一起,定時進行處理。而獵蝽正是仗着它的身體的顏色和形態,在白蟻的垃圾堆上潛伏着。一旦白蟻開始清理垃圾,獵蝽便開始行動,獵殺這些白蟻,將致命的酸性毒液注入它們的身體裡,工蟻們於是便一隻接着一隻一命嗚呼,當工蟻們還被這移動的垃圾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時候,獵蝽卻已經大腹便便地離開了。因此,獵蝽又被冠以了「移動的垃圾」的稱號。[1]

獵蝽雖然貌相醜陋,但卻對控制白蟻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和水黽一樣,它們也是半翅目的一種益蟲,在將來,它們對於控制白蟻的作用一定會被更多人所了解,它們的利用有着一片良好的前景。

生物學特性

獵蝽絕大部分為捕食性,以捕食鱗翅目、鞘翅目幼蟲等體軟而行動不甚活潑的昆蟲為多,但亦有捕食體壁堅硬的昆蟲(如象甲成蟲、蟻類等)和攻擊力強的蜂類等者。受驚擾時亦可刺人,引起激烈疼痛。

棲息場所多樣,或棲息活動於植物上,或躲藏於樹洞、石縫中,或潛伏於樹皮、石塊下,或在地表爬行,或生活在蛛網附近,取食蛛網上被蜘蛛吃剩的昆蟲屍體(蚊獵蝽亞科(Emesinae)中的某些種類)。可晝間活動,這些種類常警覺而善飛翔;或夜間活動,或伺機捕食,常爬行較遲緩;或分泌粘液,用以粘捕獵物(粘獵蝽亞科ctinoderinae);或具巧妙的偽裝,以獵物(常為螞蟻)的屍體粘附背上而遮掩其原來面目(土獵蝽屬(Coranus)的某些種類,中國古稱蝂)。錐獵蝽亞科棲居於哺乳動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吸血為食。此亞科中的一些種類在熱帶美洲成為傳播美洲錐蟲病(Chagas』disease)的媒介昆蟲。在中國,此亞科已記錄2種。迄今尚無傳播人畜疾病的報道。

常見種類

家居獵蝽

家居獵蝽(Reduvius personatus (Linnaeus)) 該獵蝽若蟲的觸角、足和身體上密布黏毛,黏住毛絨、灰塵,外形如一團灰塵,因此該蝽又叫「塵蝽」(dust bug);成蟲黑褐色並略帶閃光,15~20毫米長,常見於室內,由於該蝽能捕食房屋中的臭蟲等害蟲,又有「蒙面臭蟲獵手」(masked bed bug hunter)之稱。[2]獵蝽有哪些種類?

中黃獵蝽

中黃獵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 別名:黃帶犀獵蝽。

成蟲:雌蟲體長23-26mm,雄蟲體長19-21mm。體黑色,前翅革片端半部金黃瓦談草黃色。頭細長,約為前胸背極與小盾片之和。眼後區長於眼前區。觸角細長,純黑,4節,第一節與前腿節約等長。啄基節長於頭的眼前部分,短於第二節,端部栗色。小盾片刺較長,端部二岔狀,半豎立。前胸背板後葉長於前葉,小側角有小突起,前葉基狹於後葉,後葉有桔皮狀皺紋。側接像甚擴張,第三、四節特別寬,第二、三節後稍尖,第二至第五節下面節縫隆起呈脊狀。腹下氣孔淡褐黃色,內側有一圓白色絨毛塊。足多細毛。

卵:長圓筒形。褐色,初產時淡紅色,孵化前紅褐色。

若蟲:初孵時淡桔紅色,漸變為粉紅色,最後紅褐色。腹部背面有3個黑色瘤狀突起。足灰黑色。腹部冬節兩側及中央有黑斑。

該蟲每年發生2代,以3-4齡若蟲在向陽乾燥的地被物、枯枝落葉層、樹皮下及雜草叢中等處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開始活動,4-6月為 越冬代成蟲期,8-9月為第1。代成蟲期,10月以後若蟲越冬。若蟲喜在雜灌木或喬木的枝幹 上爬動, 尋找獵物。成蟲平均產卵200粒左右,卵產,出後排列成行,塊狀,外周附有膠狀 物似蜂窩狀。成蟲稍有趨光性。廣西各地均有分布。

茶褐盜獵蝽

茶褐盜獵蝽(Pirates fulvescens Lindberg)

雌蟲:體長14.30-16.30毫米;寬3.50-4毫米;前翅長6.80-7.40毫米,黑色,具光亮白色及黃白色細毛。喙第三節端半部、前翅革片(除基部及端角外)黃褐色;膜片內室端半部及外室(除基部外)深黑色。觸角第一節稍超過頭的前端。前胸背板前葉中央具縱細線凹紋,兩倒具斜印紋。

雄蟲:前翅較雌蟲長,長9.80毫米,略微超過腹部末端。抱器較大,長三角形。

參考文獻